Trang chính Từ điển Thiết lập Xem các thư mục
{{ locale | translate }}
Hiện bảng tra từ ngay khi rê chuột đến từ
Dịch các từ Pāḷi bên cột trái

Những ngôn ngữ cần hiển thị
Pāḷi - Anh
Pāḷi - Nhật
Pāḷi - Hoa
Pāḷi - Việt
Pāḷi - Miến

Chọn lại ngôn ngữ ưu tiên
+ - {{ "zh_TW" | translate }} {{_("Translation")}}
+ - Tipiṭaka (Mūl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Tipiṭaka (Mūla)") }}
+ - Suttapiṭak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Suttapiṭaka") }}
+ - Dīghanikāy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Dīghanikāya") }}
+ - Sīlakkhandhavagg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Sīlakkhandhavaggapāḷi") }}
2. Sāmaññaphalasutt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 Sāmaññaphalasuttaṃ") }}
蕭式球 {{_("Translation")}}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 - Mahāvagg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Mahāvaggapāḷi") }}
3. Mahāparinibbānasutt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3. Mahāparinibbānasuttaṃ") }}
蕭式球 {{_("Translation")}}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7. Mahāsamayasutt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7. Mahāsamayasuttaṃ") }}
瑪欣德尊者 {{_("Translation")}}
瑪欣德尊者 {{_("Contrast Reading")}}
9. Mahāsatipaṭṭhānasutt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9. Mahāsatipaṭṭhānasuttaṃ") }}
蕭式球 {{_("Translation")}}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 - Pāthikavagg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Pāthikavaggapāḷi") }}
8. Siṅgālasutt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8. Siṅgālasuttaṃ") }}
蕭式球 {{_("Translation")}}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 - Majjhimanikāy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Majjhimanikāya") }}
+ - Mūlapaṇṇās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Mūlapaṇṇāsapāḷi") }}
1. Mūlapariyāy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 Mūlapariyāyavaggo") }}
[{{_("Excerpt")}}] 蕭式球 {{_("Translation")}}
[{{_("Excerpt")}}]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2. Sīhanād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 Sīhanādavaggo") }}
[{{_("Excerpt")}}] 蕭式球 {{_("Translation")}}
[{{_("Excerpt")}}]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3. Opamm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3. Opammavaggo") }}
[{{_("Excerpt")}}] 蕭式球 {{_("Translation")}}
[{{_("Excerpt")}}]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4. Mahāyama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4. Mahāyamakavaggo") }}
[{{_("Excerpt")}}] 蕭式球 {{_("Translation")}}
[{{_("Excerpt")}}]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5. Cūḷayama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5. Cūḷayamakavaggo") }}
[{{_("Excerpt")}}] 蕭式球 {{_("Translation")}}
[{{_("Excerpt")}}]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 - Majjhimapaṇṇās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Majjhimapaṇṇāsapāḷi") }}
1. Gahapati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 Gahapativaggo") }}
[{{_("Excerpt")}}] 蕭式球 {{_("Translation")}}
[{{_("Excerpt")}}]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2. Bhikkhu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 Bhikkhuvaggo") }}
[{{_("Excerpt")}}] 蕭式球 {{_("Translation")}}
[{{_("Excerpt")}}]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5. Brāhmaṇ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5. Brāhmaṇavaggo") }}
[{{_("Excerpt")}}] 蕭式球 {{_("Translation")}}
[{{_("Excerpt")}}]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 - Aṅguttaranikāy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Aṅguttaranikāya") }}
+ - Tikanipāt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Tikanipātapāḷi") }}
(7) 2. Mahā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7) 2. Mahāvaggo") }}
[{{_("Excerpt")}}] 蕭式球 {{_("Translation")}}
[{{_("Excerpt")}}]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 - Khuddakanikāy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Khuddakanikāya") }}
+ - Khuddakapāṭh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Khuddakapāṭhapāḷi") }}
1. Saraṇattay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 Saraṇattayaṃ") }}
悟醒 {{_("Translation")}}
悟醒 {{_("Contrast Reading")}}
瑪欣德尊者 {{_("Translation")}}
瑪欣德尊者 {{_("Contrast Reading")}}
2. Dasasikkhāpad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 Dasasikkhāpadaṃ") }}
悟醒 {{_("Translation")}}
悟醒 {{_("Contrast Reading")}}
瑪欣德尊者 {{_("Translation")}}
瑪欣德尊者 {{_("Contrast Reading")}}
3. Dvattiṃsākār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3. Dvattiṃsākāro") }}
悟醒 {{_("Translation")}}
悟醒 {{_("Contrast Reading")}}
瑪欣德尊者 {{_("Translation")}}
瑪欣德尊者 {{_("Contrast Reading")}}
4. Kumārapañhā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4. Kumārapañhā") }}
悟醒 {{_("Translation")}}
悟醒 {{_("Contrast Reading")}}
瑪欣德尊者 {{_("Translation")}}
瑪欣德尊者 {{_("Contrast Reading")}}
5. Maṅgalasutt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5. Maṅgalasuttaṃ") }}
悟醒 {{_("Translation")}}
悟醒 {{_("Contrast Reading")}}
瑪欣德尊者 {{_("Translation")}}
瑪欣德尊者 {{_("Contrast Reading")}}
6. Ratanasutt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6. Ratanasuttaṃ") }}
悟醒 {{_("Translation")}}
悟醒 {{_("Contrast Reading")}}
瑪欣德尊者 {{_("Translation")}}
瑪欣德尊者 {{_("Contrast Reading")}}
7. Tirokuṭṭasutt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7. Tirokuṭṭasuttaṃ") }}
鄧殿臣 {{_("Translation")}}
鄧殿臣 {{_("Contrast Reading")}}
+ - Dhammapad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Dhammapadapāḷi") }}
1. Yama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 Yamak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2. Appamād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 Appamād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3. Cit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3. Citt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4. Pupp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4. Pupph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5. Bāl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5. Bāl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6. Paṇḍi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6. Paṇḍit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7. Arahan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7. Arahant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8. Sahass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8. Sahass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9. Pāp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9. Pāp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0. Daṇḍ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0. Daṇḍ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1. Jarā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1. Jarā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2. At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2. Att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3. Lo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3. Lok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4. Budd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4. Buddh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5. Suk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5. Sukh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6. Piy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6. Piy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7. Kod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7. Kodh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8. Mal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8. Mal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9. Dhammaṭṭ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9. Dhammaṭṭh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20. Magg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0. Magg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21. Pakiṇṇa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1. Pakiṇṇak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22. Niray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2. Niray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23. Nāg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3. Nāg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24. Taṇhā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4. Taṇhā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25. Bhikkhu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5. Bhikkhu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26. Brāhmaṇ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6. Brāhmaṇ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 - Suttanipāt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Suttanipātapāḷi") }}
1. Urag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 Uragavaggo") }}
郭良鋆 {{_("Translation")}}
郭良鋆 {{_("Contrast Reading")}}
2. Cūḷ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 Cūḷavaggo") }}
郭良鋆 {{_("Translation")}}
郭良鋆 {{_("Contrast Reading")}}
3. Mahā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3. Mahāvaggo") }}
郭良鋆 {{_("Translation")}}
郭良鋆 {{_("Contrast Reading")}}
4. Aṭṭha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4. Aṭṭhakavaggo") }}
郭良鋆 {{_("Translation")}}
郭良鋆 {{_("Contrast Reading")}}
5. Pārāyan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5. Pārāyanavaggo") }}
郭良鋆 {{_("Translation")}}
郭良鋆 {{_("Contrast Reading")}}
+ - {{ "en_US" | translate }} {{_("Translation")}}
+ - Tipiṭaka (Mūl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Tipiṭaka (Mūla)") }}
+ - Suttapiṭak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Suttapiṭaka") }}
+ - Aṅguttaranikāy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Aṅguttaranikāya") }}
+ - Ekakanipāt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Ekakanipātapāḷi") }}
3. Akammaniy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3. Akammaniy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4. Adan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4. Adant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5. Paṇihitaacc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5. Paṇihitaacch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6. Accharāsaṅghā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6. Accharāsaṅghāt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 - Dukanipāt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Dukanipātapāḷi") }}
1. Kammakaraṇ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 Kammakaraṇ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3. Bāl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3. Bāl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4. Samacit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4. Samacitt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5. Paris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5. Paris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0) 5. Bāl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0) 5. Bāl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1) 1. Āsāduppaja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1) 1. Āsāduppajah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 - Khuddakanikāy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Khuddakanikāya") }}
+ - Khuddakapāṭh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Khuddakapāṭhapāḷi") }}
1. Saraṇattay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 Saraṇattayaṃ")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 - Dhammapad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Dhammapadapāḷi") }}
1. Yama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 Yamak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 Appamād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 Appamād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3. Cit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3. Citt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4. Pupp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4. Pupph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5. Bāl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5. Bāl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6. Paṇḍi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6. Paṇḍit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7. Arahan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7. Arahant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8. Sahass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8. Sahass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9. Pāp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9. Pāp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0. Daṇḍ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0. Daṇḍ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1. Jarā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1. Jarā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2. At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2. Att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3. Lo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3. Lok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4. Budd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4. Buddh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5. Suk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5. Sukh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6. Piy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6. Piy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7. Kod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7. Kodh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8. Mal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8. Mal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9. Dhammaṭṭ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9. Dhammaṭṭh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0. Magg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0. Magg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1. Pakiṇṇa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1. Pakiṇṇak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2. Niray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2. Niray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3. Nāg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3. Nāg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4. Taṇhā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4. Taṇhā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5. Bhikkhu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5. Bhikkhu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6. Brāhmaṇ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6. Brāhmaṇ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 - Suttanipāt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Suttanipātapāḷi") }}
1. Urag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 Urag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 Cūḷ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 Cūḷ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3. Mahā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3. Mahā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4. Aṭṭha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4. Aṭṭhak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5. Pārāyan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5. Pārāyan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禮敬 彼 世尊 阿羅漢 正自覺者

小部

經集 (郭良鋆 譯)

1. 蛇品

1. 蛇經

1.

他抑制冒出的怒氣,猶如用藥抑制擴散的蛇毒;

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和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2.

他摒除一切愛慾,猶如拔掉池塘裡的蓮花;

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3.

他摒除一切貪慾,猶如使快速流動的河水枯竭;

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4.

他摒除一切傲氣,猶如洪水衝垮脆弱的蘆葦橋;

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5.

他不在生存中尋找精髓,猶如不在無花果樹上尋找花朵;

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6.

他的內心沒有忿怒,超越這樣那樣的變化;

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7.

他從內心深處驅散和根除一切思慮;

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8.

他既不往前趕,也不往後退;他克服一切妄想,

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9.

他既不往前趕,也不往後退;他知道世界上一切虛妄,

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10.

他既不往前趕,也不往後退;他知道一切虛妄而擺脫貪慾,

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11.

他既不往前趕,也不往後退;他知道一切虛妄而擺脫愛慾,

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12.

他既不往前趕,也不往後退;他知道一切虛妄而擺脫忿怒,

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13.

他既不往前趕,也不往後退;他知道一切虛妄而擺脫痴迷,

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14.

他沒有偏執,鏟除了邪惡之根,

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了衰老的皮。

15.

他沒有那些導致重返這世的恐懼,

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了衰老的皮。

16.

他沒有那些導致執著生存的慾念,

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了衰老的皮。

17.

他已排除五蓋(指貪 嗔 昏沉睡眠 掉舉 疑) 沒有煩惱,沒有疑慮,沒有痛苦,

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與彼岸,猶如蛇蛻去了衰老的皮。

蛇經 第一 終結

2. 特尼耶經

18.

‘‘我已煮熟米飯,擠好牛奶,(牧人特尼耶說道)

與我的家庭一起住在摩喜河岸,

我的房子有遮蔽,火兒已點燃。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19.

‘‘我沒有忿怒,沒有思想障礙,(世尊(指釋迦牟尼)說道)

我在摩喜河岸住上一夜,

我的房子無遮蔽。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0.

‘‘沒有發現牛蠅和蚊子, (牧人特尼耶說道)

牛群在草兒茂盛的牧場遊蕩,

它們能承受來臨的大雨。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1.

‘‘我已扎了木筏,(世尊說道)

渡過水流,到達彼岸,

木筏已經無用。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2.

‘‘我的妻子忠誠,不輕浮,(牧人特尼耶說道)

長期與我生活在一起,十分可愛,

我沒聽說她有任何罪過。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3.

‘‘我的忠誠的心已經獲得解脫,(世尊說道)

它長期受到陶冶的控制,

在我身上不再出現罪過。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4.

‘‘我靠自己掙錢過活,(牧人特尼耶說道)

孩子們跟我一樣身體健康,

我沒聽說他們有任何罪過。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5.

‘‘我不受雇於任何人,(世尊說道)

我帶著獲得的東西周遊世界,

酬金對我無用。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6.

‘‘我有母牛與牛犢,(牧人特尼耶說道)

我有孕牛和種牛,

我也有作為母牛之主的公牛。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7.

‘‘我沒有母牛與牛犢,(世尊說道)

我沒有孕牛與種牛,

我也沒有作為母牛之主的公牛。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8.

‘‘木樁牢固,搖撼不動。(牧人特尼耶說道)

繩索用蒙(‘門’內一‘者’)草搓成,嶄新結實,

就是牛犢也不能將它扯斷。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29.

‘‘猶如公牛掙脫羈絆,(世尊說道)

猶如大象掙脫臭藤,

我將不再投胎。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下雨吧!神啊!’’.

30.

‘‘頃刻間,烏雲密布,大雨傾盆,灌滿低地和高地。

聽到雨聲,牧人特尼耶說道:

31.

‘‘我們見到世尊,確實獲益非淺,

我們皈依你,有見識的人啊!請你做我們的導師,大牟尼啊!

32.

‘‘我和我的妻子都是忠誠的,讓我們在善逝(指釋迦牟尼)身旁過梵行的生活;

讓我們超越生死,結束痛苦’’.

33.

‘‘有子者享受有子之樂,(邪惡的摩羅說道)

有牛者享受有牛之樂,

因為執著是人的快樂,沒有執著也就沒有快樂。’’.

34.

‘‘有子者為子憂慮,(世尊說道)

有牛者為牛憂慮,

因為執著是人的憂慮,沒有執著也就沒有憂慮。”

特尼耶經 第二 終結

3. 犀牛角經

35.

不向眾生施加棍棒,不傷害他們之中任何一個,

不渴望兒子,更不渴望朋友,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36.

愛念從交往中產生,而痛苦伴隨愛念產生。

他看到愛念帶來的危險,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37.

同情朋友,思想受縛,便會失去目標。

他看到交往的危險,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38.

愛憐妻子和兒子,就像高大的竹子互相糾纏。

猶如幼嫩的竹子互不糾纏。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39.

就像鹿兒不受羈絆,在林中隨意覓食,

聰明人追求自由,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40.

朋友之間互相問候起居行止,

而他追求別人不追求的獨立無羈,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41.

朋友之間有娛樂,兒子身上有摯愛。

他不願與親人離別(指獨自生活就不會有離別之苦),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42.

周遊四方,毫無怨忿,事事滿意,

克服險阻,無所畏懼,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43.

有些出家人,還有住在家裡的在家人,他們難以相處,

不必為他人的兒子操心,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44.

拋棄在家人的標誌,猶如俱毗陀羅樹葉落盡;

果敢地斬斷在家人的束縛,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45.

如果得到一位聰明睿智的朋友,品行端正的同伴,

那就應該克服一切險阻,愉快地,自覺地與他同行。

46.

如果得不到一位聰明睿智的朋友,品行端正的同伴,

那就像國王拋棄征服的王國,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47.

確實,我們稱讚朋友的益處,應該結交高於自己或同於自己的朋友,

得不到這樣的朋友,也應該過清白的生活,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48.

看到金匠精心製造的一對明晃晃的金鐲,

在同一打手臂上互相碰撞,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49.

同樣,我與同伴在一起,也會胡說和謾罵。

看到這種將會出現的危險,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0.

愛慾花樣繁多,甜蜜迷人,以醜陋或美麗的形式攪亂人心。

看到愛慾的危險,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1.

這種愛慾對我來說是瘟疫,膿瘡,災禍,疾病,利箭和恐懼。

看到這種愛慾的可怕,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2.

冷熱饑渴,風吹日曬,牛虻長蟲,

克服這一切,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3.

猶如一頭魁偉的花斑大象離開象群,

在林中隨意生活,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4.

熱衷交往並不能獲得片刻解脫,

聽從太陽親屬(指佛陀)的話,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5.

我已經超越爭論,找到法門,走上正道,

獲得智慧,無須他人指引,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6.

不貪婪,不欺騙,不渴求,不虛偽,摒除污濁和痴迷,

對整個世界無所企求,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7.

避開心術不正,行為不端的壞朋友,

不要與執著的,懈怠的人交往,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8.

應該結交學問淵博,恪守正法,高尚聰明的朋友;

應該明了事義,消除疑慮,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59.

不裝飾打扮,不嚮往世間的娛樂和欲愛,

不涉足繁華之地,言語真實,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0.

拋棄兒子,妻子,父親和母親,拋棄錢財,穀物和親屬,

拋棄一切愛慾,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1.

智者懂得:這是束縛,其中幸福很少,快樂很少,痛苦倒是很多。

這是釣鉤。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2.

衝破這些桎梏,猶如水中魚兒衝破魚網。

猶如火苗不再返回燃燒過的地方,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3.

目不斜視,足不躊躇,守住感官,保護思想,

不懷慾望,不受燒烤,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4.

拋棄在家人的標誌,猶如波利質多樹(指天國中的珊瑚樹)拋棄樹葉,

穿上黃袈裟出家,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5.

不貪圖美味,不猶豫動搖,不養育他人,挨戶行乞,

心無牽掛,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6.

摒棄心中五蓋,清除一切污點,

獨立不羈,斬斷愛和恨,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7.

拋棄快樂和痛苦,也拋棄從前的喜悅和煩惱,

達到無憂無樂,安寧,純潔,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8.

竭力獲得至善,誠心誠意,行動積極,勤奮努力,

堅韌不拔,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69.

堅持隱居和修禪(指靜慮沉思),堅持正法,

洞察生存的危險,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70.

企求滅寂慾望,謹慎,聰明,博學,深思,

知法,自制,努力,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71.

猶如獅子不怕聲響,風兒不怕羅網,

蓮花不怕污水,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72.

猶如獸王獅子四處遊蕩,以利牙征服眾獸,

而棲息在僻靜之處,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73.

始終保持仁慈,寧靜,憐憫,超脫和忻悅,

不受整個世界干擾,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74.

摒棄愛慾,忿怒和痴迷,斬斷種種束縛,

不懼怕生命的滅寂,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75.

人與人交往為謀私利,不謀私利的朋友今日難得,

謀私利的人不純潔,讓他像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犀牛角經 第三 終結

4. 耕者婆羅豆婆遮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摩揭陀國南山一個名叫愛迦拿勒的婆羅門村中。那時,正值播種季節,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的五百架犁都套上了軛。這天早上,世尊穿好衣服,帶上缽和袈裟,來到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幹活的地方。那時,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正在分發食物。世尊走到分發食物的地方,站在一旁。

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看見世尊站著乞食,便望著他,說道:“哦,沙門!我耕田,我播種,耕了,種了,我有吃的。沙門!你也應該耕田,你也應該播種,耕了,種了,你就有吃的。”

“婆羅門啊!我也耕田,我也播種,耕了,種了,我有吃的。” “可是我們不曾看見世尊喬達摩的軛,犁,犁頭,刺棒和耕牛。” 世尊喬達摩又重複說道:“婆羅門啊,我耕田,我耕種,耕了,種了,我有吃的。”

然後,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76.

“聲稱自己是耕者,我們未見你耕種,

請你說說耕種之事,讓我們知道你如何耕種。”

77.

“信仰是種子,苦行是雨水,智慧是我的軛和犁,

謙遜是犁把,思想是轅軛,意念是我的犁頭和刺棒。

78.

“控制身體,言語謹慎,飲食有節,

我以真話作砍刀,柔順是我的解脫。

79.

“勤奮是我駕轅的牛,運載解脫,

一直往前,永不返回;到達那裡,沒有悲哀。

80.

“進行這樣的耕種,它結出永恆之果;

凡這樣耕種的人,他擺脫一切痛苦。”

然後,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用大金碗盛滿牛奶粥,遞給世尊,說道:“請世尊喬達摩吃牛奶吧!世尊是位耕者,因為世尊喬達摩的耕種結出永恆之果。”

81.

“由吟誦偈頌而得到食物,我是不能吃的。婆羅門啊,那樣做,對智者是不合正法的。

佛陀們(指智者們與覺者們)拒受由吟誦而得到的食物。婆羅門啊!只要正法存在,這就是一條準則。

82.

“對於滅寂煩惱,摒棄惡習,獲得圓滿的大仙,

你應該提供另一種食物和飲料,因為這是渴求功德者的福地。”

“那麼,喬達摩啊!我把這牛奶粥給誰呢?” “婆羅門啊!在這神界,魔界和梵界中,在這沙門,婆羅門,神和人中,我沒有看到哪一個喝了牛奶粥能消化的,除了如來,或如來的弟子。所以,婆羅門啊!你或是把牛奶粥倒在無草的地方,或是倒在無生命的水中。”

於是,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把牛奶粥倒在無生命的水中。而倒入水中的牛奶粥嘶嘶作響,冒出濃煙,確實,被曬了一整天的犁頭扔進水裡,就會嘶嘶作響,冒出濃煙,這倒在水中的牛奶粥也是這樣,嘶嘶作響,冒出濃煙。

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誠惶誠恐,汗毛直豎,走到世尊那裡,向世尊行觸足禮,然後對世尊說道:“妙極了,喬達摩! 妙極了,喬達摩!正像一個人扶正摔倒的東西,揭示隱蔽的東西,給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舉著油燈,讓那些有眼者能看到達東西,世尊喬達摩以各種方式說法。我要皈依世尊喬達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團。我要在世尊喬達摩面前出家,我要得到具足戒,”

於是,耕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果真在世尊面前出了家,果真得到了具足戒。在得到具足戒之後不久,可尊敬的耕者婆羅豆婆遮獨自過著隱居生活,凝思靜慮,精進努力。不久,便通過自己的智慧,在這世親證和達到梵行的最高理想,正是為此目的,善男子們才正確地離家出家。他感到自己已經滅寂生存,完成梵行,做了該做的事,在這世上再無別事。這樣,可尊敬的耕者婆羅豆婆遮成為又一個阿羅漢。

耕者婆羅豆婆遮經 第四 終結

5. 貢陀經

83.

金匠貢陀說道:“我問牟尼、大智者、

佛陀、法主、無欲者、

人中之傑、上乘御夫;世上有多少種沙門?請告訴我。”

84.

世尊說道:“有四種沙門,此外沒有第五種,貢陀啊!

我作為目睹者,告訴你這四種沙門:

勝道者、示道者、命道者、污道者。”

85.

金匠貢陀說道:“佛陀們稱什麼樣的人為勝道者?

示道者怎樣無與倫比?

請你告訴我,什麼是命道者?然後再告訴我,什麼是污道者?”

86.

世尊說道:“消除疑惑,擺脫痛苦,樂在涅槃,棄絕貪慾,

是人界和神界的導師,佛陀們稱這樣的人為勝道者。

87.

“在這世上,懂得什麼是至高者,並宣講和闡述正法,

他們是斬斷疑惑、摒棄慾望的牟尼,佛陀們稱這第二種比丘為示道者。

88.

“遵循法句闡明的生活道路,自制,專心,

言論無可指謫,佛陀們稱這第三種比丘為命道者。

89.

“偽裝有德,魯莽唐突,辱沒家族,膽大妄為,

虛偽欺詐,不能自制,嚼舌多嘴,裝模作樣,這種人就是污道者。

90.

“在家人,聖賢的學生,有學問者和智者了解了這四種沙門,

目睹這四種沙門是這樣的, 就不會拋棄自己的信仰,

他們怎會將高尚和卑下,純潔與污穢一視同仁呢?”

貢陀經 第五 終結

6. 毀滅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城給孤獨園的逝多林裡。這天夜晚消逝時,有一位美麗的神靈照亮整座逝多林,走到世尊那裡,行禮問安,站在一旁。然後,這位神靈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91.

“我們請教喬達摩關於人的毀滅,

我們前來詢問世尊: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92.

“生存容易明白,毀滅也容易明白:

熱愛正法的人生存,仇視正法的人毀滅。”

93.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一種毀滅。

世尊啊!請說說第二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94.

“他親近惡人,不親近善人。

他熱衷惡行,這是毀滅的原因。”

95.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二種毀滅。

世尊啊!請說說第三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96.

“生性嗜睡,喜歡聚會,萎靡不振,

懈怠懶惰,好發脾氣,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97.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三種毀滅。

世尊啊!請說說第四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98.

“生活富裕,但不瞻養青春已逝的年邁父母,

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99.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四種毀滅。

世尊啊!請說說第五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100.

“用謊言欺騙婆羅門,沙門或其他行乞者,

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101.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五種毀滅。

世尊啊!請說說第六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102.

“有很多財產,有金子,有食物,

但獨自享用這些好處,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103.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六種毀滅。

世尊啊!請說說第七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104.

“以出身自傲,以財富自傲,以家族自傲,

看不起自己的親友,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105.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七種毀滅。

世尊啊!請說說第八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106.

“沉湎於女色,愛喝酒,好賭博,

將一切所得揮霍一空,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107.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八種毀滅。

世尊啊!請說說第九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108.

“不滿意自己的妻子,與妓女廝混,

與他人的妻子廝混,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109.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九種毀滅。

世尊啊!請說說第十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110.

“青春已逝,還將乳房如同町婆羅果的女子帶回家;

出於對她的猜忌而不能安睡,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111.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十種毀滅。

世尊啊!請說說第十一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112.

“對嗜酒和揮霍的女人或男人推崇備至,

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113.

“我們懂得這個了,這是第十一種毀滅。

世尊啊!請說說第十二種毀滅的原因是什麼?”

114.

“出生在剎帝利家族,財產微薄,野心很大,

渴求在這世上取得王國,這種人是毀滅的原因。

115.

“智者聖人具有洞察力,,考慮到世上這些毀滅,

嚮往極樂世界。”

毀滅經 第六 終結

7. 無種姓者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國城給孤獨園的逝多里。這天早上,世尊穿好衣服,帶著缽和袈裟進入舍衛城乞食,那時,拜火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家中點燃了火,正在祭祀。世尊挨家沿戶乞食,向拜火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的家走來。

拜火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看見世尊從遠處走來,他望著世尊,說道:“站在那裡,禿頭!站在那裡,沙門!站在那裡,無種姓者!”

聽了這話,世尊對拜火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說道:“婆羅門啊!你懂得無種姓者,或無種姓者的行為嗎?”“喬達摩啊!我確實不懂得無種姓者,或無種姓者的行為,請世尊得答摩為我說法,讓我懂得無種姓者,或無種姓者的行為。”“那麼,婆羅門啊!好好用心聽著!我講給你聽。”拜火者婆羅豆婆遮婆羅門回答世尊道:“好的。”於是,世尊說道:

116.

“懷有怒氣,懷有敵意,邪惡狡詐,

見解錯誤,弄虛作假,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17.

“在這世上,傷害各種生物,無論是一次生者,還是兩次生者,

毫不憐憫眾生,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18.

“圍攻侵害鄉村和城鎮,

以壓迫者聞名,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19.

“如果在鄉村或森林,偷取他人的財物,

據為己有,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0.

“確實借了債,但要還債時,跑掉了,

說道:我沒欠你債,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1.

“貪圖一點小財,殺害路上行人,

取得那點小財,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2.

“為自己,為別人,或為錢財,

出面作證時提供偽證,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3.

“出沒在親戚或朋友的妻子中,

或強逼,或引誘,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4.

“生活富裕,

但不贍養青春已逝的年邁父母,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5.

“用言語傷害或激怒父母、兄弟、姐妹和岳母,

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6.

“別人請教有益之事,他教唆無益之事,

說話遮遮掩掩,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7.

“做了壞事,一心希望別人沒有發覺,

行動鬼鬼祟祟,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8.

“到了別人家裡,享用各種美味,

而別人來到他家,卻不肯款待,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9.

“用謊言欺騙婆羅門、沙門或其他行乞者,

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30.

“用言語羞辱在吃飯的時候來到的婆羅門或沙門,

不予施捨,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31.

“滿嘴不實之辭,執迷不悟,

貪圖小利,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32.

“吹噓自己,蔑視他人,

因驕傲反顯渺小,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33.

“暴躁,貪婪,心術不正,妒忌,詭詐,

毫無廉恥,膽大妄為,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34.

“辱罵佛陀或佛陀的弟子,

辱罵行乞者或在家人,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35.

“沒有成為阿羅漢,卻自稱是阿羅漢,

他是梵界中的竊賊,最卑鄙的無種姓者。

136.

我講給你聽的這些人都是所謂的無種姓者。

“不是由於出身,成為無種姓者,不是由於出身,成為婆羅門,

而是由於業,成為無種姓者;由於業,成為婆羅門。

137.

“我舉個例子,你們就知道了。

舉世聞名的摩登是旃陀羅的兒子,是賤民。

138.

“摩登格獲得了難以獲得的至高榮譽,

許多剎帝利和婆羅門都去侍奉他。

139.

“他已登上神車,進入聖潔的大道,

摒棄愛慾和貪求,走向梵界,

出身並不阻礙他在梵界獲得再生。

140.

“而有些婆羅門出生在書香門第,熟悉經典,

但他們經常作惡,被人發現。

141.

“在這世,他們受人鄙視;在下世,他們墜入地獄。

出身並不阻礙他們墜入地獄或受人鄙視。

142.

“不是由於出身,成為無種姓者;不是由於出身,成為婆羅門;

而是由於業,成為無種姓者;由於業,成為婆羅門。”

聽了這些話,拜火者婆羅豆婆遮波羅門對世尊說:“妙極了,喬達摩! 妙極了,喬達摩!正象一個人,喬達摩啊!扶正摔倒的東西,揭示隱蔽的東西,給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舉著油燈,讓那些有眼者能看到達東西,世尊喬達摩以各種方式說法。我要皈依世尊喬達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團。請世尊喬達摩接受我為優婆塞。從今以後,我將終生尋求庇護。”

無種姓者經 第七 終結

8. 仁慈經

143.

深明事義、達到寂靜境界的人,

應該有能力,誠懇,正直,說話和氣,態度和藹,不傲慢。

144.

知足,容易供養,少管事,儉樸,

感官平靜,聰明,謙虛,不執著家庭。

145.

不應該做任何卑賤的事,免遭其他智者譴責。

讓一切眾生幸福安全!讓他們快樂!

146.

凡有生命者,或強或弱,

或長或短,或大或小,或粗或細,

147.

或可見或不可見,或近或遠,

或生下或有待生下,讓一切眾生都快樂!

148.

不要欺騙他人,不要蔑視任何地方的任何人,

不要出於忿怒和仇恨而互相製造痛苦。

149.

猶如母親用生命保護自己的唯一兒子,

對一切眾生施以無限的仁慈心。

150.

對整個世界施以無限的仁慈心,

無論在高處,低處或地平處,不受阻撓,不懷仇恨,不抱敵意。

151.

無論站著、走著、坐著、躺著,毫不糊塗,

恪守這一思想,人們說這是人世的梵界生活。

152.

不接受謬論,有德,有見識,

不貪戀愛慾,那就肯定不會再投胎。

仁慈經 第八 終結

9. 雪山夜叉經

153.

“今天是十五齋戒日”(樂山夜叉說),

“神聖的夜晚降臨,

讓我們去見大名鼎鼎的老師喬達摩吧!”

154.

“此人是否對於一切眾生,

,善於控制自己的思想?”雪山夜叉說,

“是否不管符合不符合意願,都能控制自己的思想?”

155.

“此人對於一切眾生,

善於控制自己的思想。”樂山夜叉說,

“不管符合不符合意願,都能控制自己的思想。”

156.

“他是否不拿沒給他的東西?”雪山夜叉說,

“是否克制自己,善待眾生?

是否不懈怠?是否不放棄修禪?”

157.

“他不拿沒給他的東西,”樂山夜叉說,

“克制自己,善待眾生,

不懈怠,不放棄修禪。”

158.

“他是否不說謊?”雪山夜叉說,

“是否不尖刻?

是否不毀謗?是否不胡扯?”

159.

“他不說謊,”樂山夜叉說,

“不尖刻,

不毀謗,不胡扯。”

160.

“他是否不染愛慾?”雪山夜叉說,

“是否心地純潔?

是否克服痴迷?是否洞悉諸法?”

161.

“他不染愛慾,”樂山夜叉說,

“心地純潔,

克服痴迷,洞悉諸法。”

162.

“他是否有知識?”雪山夜叉說,

“是否品行端正?

是否摒棄煩惱?是否不會再生?”

163.

“他有知識,”樂山夜叉說,

“品行端正,

摒棄煩惱,不會再生。

164.

“這位牟尼通過言行達到思想的完美,

他充滿智慧和德行,你依法讚美他吧!

165.

“這位牟尼通過言行達到思想的完美,

他充滿智慧和德行,你依法感謝他吧!

166.

“這位牟尼通過言行達到思想的完美,

他充滿智慧和德行,讓我們去見喬達摩吧!

167.

“他的雙腿像羚羊,他瘦削,堅定,節食,沒有貪慾,

在林中修禪。來吧!我們去見喬達摩。

168.

“他像獨來獨往的獅子或大象,不尋求感官享樂。

我們去詢問他關於擺脫死亡套索的問題。

169.

“他是宣講者,導師,精通諸法;

他是擺脫了仇恨和恐懼的佛陀。我們請教喬達摩。”

170.

“世界產生於什麼?”雪山夜叉說,

“世界與什麼親近?

世界執著什麼?世界受苦於什麼?”

171.

“世界產生於六(指‘眼耳鼻舌身心’六種感官),雪山夜叉啊!”世尊說,

“世界與六親近,

世界執著六,世界受苦於六。”

172.

“何謂執著,由此世界受苦?

我們詢問出路,請說說怎樣才能擺脫痛苦?”

173.

“據說世上有五種感官快樂,心是第六種;

摒棄這六種感官快樂,就能擺脫痛苦。”

174.

“我已如實告訴你們這個世界的出路,

我告訴你們,只有這樣才能擺脫痛苦。”

175.

“誰能越過水流?誰能越過海洋?

誰能在下不著地,上無依附的深水中不沉沒?”

176.

“有德行,有智慧,鎮定自若,

思想深邃,有見識,這樣的人經常越過難以越過的水流。

177.

“摒棄慾念,擺脫一切束縛,

滅寂歡喜,這樣的人不會在深水中沉沒。”

178.

“你看,這位大仙具有深邃的智慧,洞幽察微,不染愛慾,一無所有,

擺脫了一切束縛,行走在神聖的道路上。

179.

“你看,這位大名鼎鼎的大仙洞幽察微,提供智慧,不染愛慾,

無所不曉,聰明睿智,行走在高尚的道路上。

180.

“今天,我們確實看到了美麗的光芒升起,

看到了這位摒棄煩惱,越過水流的正等覺。

181.

“這一千個具有神力,享有聲譽的夜叉

全都皈依你,你是我們至高無上的老師。

182.

“我們將從這村到那村,從這山到那山,四處遊蕩,

向正等覺和法中之妙法頂禮致敬。”

雪山夜叉經 第九 終結

10. 林主夜叉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森林裡林主夜叉的地域裡。一天,林主夜叉走到世尊那裡,對世尊說道:“出來,沙門!” “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來。“進去,沙門!” “遵命,朋友!”世尊走了進去。

第二次,林主夜叉又對世尊說道:“出來,沙門!” “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來。“進去,沙門!” “遵命,朋友!”世尊走了進去。第三次,林主夜叉仍對世尊說道:“出來,沙門!” “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來。“進去,沙門!” “遵命,朋友!”世尊走了進去。

第四次,林主夜叉還是對世尊說道:“出來,沙門!” “朋友,我不出來了。你想幹什麼就幹吧!”

“沙門啊!我要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回答不了,我將搗毀你的思想,撕碎你的心,提出你的雙腳,把你扔到恆河對岸去。”

“朋友啊!在這神界、魔界和梵界,在這婆羅門、沙門、神和人中間,我還沒遇見誰能搗毀我的思想,撕碎我的人,提起我的雙腳,把我扔到恆河對岸,朋友啊!你想問什麼就問吧!?於是,林主夜叉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183.

“在這世上,什麼是人的最寶貴的財富?遵行什麼,帶來幸福?

什麼味兒最美?什麼是人們稱說的最好的生活?”

184.

“在這世上,信仰是人的最寶貴的財富;遵行正法,帶來幸福;

真理的味兒最美;智慧的生活是人們稱說的最好的生活。”

185.

“怎樣渡過水流?怎樣渡過海洋?

怎樣克服痛苦?怎樣獲得純潔?”

186.

“憑信仰渡過水流,憑勤勉渡過海洋,

憑勇力克服痛苦,憑智慧獲得純潔。”

187.

“怎樣獲得智慧?怎樣獲得財富?

怎樣獲得聲譽?怎樣獲得朋友?

從這世到那世。怎樣臨終不悲傷?”

188.

“樂於聆聽和信仰達到涅槃的阿羅漢法,

勤勉努力,有見識,這樣的人能獲得智慧。

189.

“行為正當,有耐心,有活力的人獲得財富,

憑真理獲得聲譽,憑施捨獲得朋友。

190.

“有信仰的持家者,具備四法:

誠實、公正、堅定、慷慨,他從這世到那世,臨終不悲傷。

191.

“請去問問其他各位沙門、婆羅門:

在這世上,是否有比誠實、自制、慷慨、忍耐更重要的美德?”

192.

“何必還要去問其他各位沙門、婆羅門呢?

現在我已經懂得將來的利益。

193.

“為了我的利益,佛陀來到森林居住,

今天我已經懂得在何處施捨能獲得大功果。

194.

“我要從這村到那村,從這城到那城,四處遊蕩,

向正等覺和法中之妙法頂禮致敬。”

林主夜叉經 第十 終結

11. 勝經

195.

或走,或站,或坐,或躺,

蜷曲和伸展,這是身體的動作。

196.

身體由骨和腱連接而成,粘上膜和肉,

裹上皮,這樣,身體的真相就看不見了。

197.

身體裡裝滿腸、胃、肝、膀胱、

心、肺、腎和脾。

198.

還有鼻涕、唾液、汗液、槳液、

血液、潤滑液、膽汁和脂肪。

199.

從它的九竅中,經常有污穢流出:

眼屎從眼中流出,耳屎從耳中流出。

200.

鼻涕從鼻中流出,從口中有時吐出膽汁,

有時吐出痰。汗液從身體排出。

201.

它的頭顱充滿窟窿,裡邊裝著腦子,

傻瓜出於無知,才認為它是好東西。

202.

身體一旦倒斃,浮腫發青,

被扔在墳場,親人們不再照看。

203.

狗、豺、狐狸、蛆蟲、

烏鴉、兀鷹和其他生物都來吃它。

204.

世上具有智慧的比丘聽了佛陀的話,

理解了身體,因為他看到了真相。

205.

那個就像這個,這個就像那個;

從裡到外,拋棄對身體的渴望吧!

206.

世上具有智慧的比兵摒棄慾望和貪求,

獲得永恆的寧靜,達到堅定不移的涅槃境界。

207.

具有雙足的身體需要照看,它污穢不潔,氣味難聞,

充滿各種腐臭,到處流淌液汁。

208.

具有這樣的身體,還要自以為了不起,

蔑視他人,這種人只能是瞎子。

勝經 第十一 終結

12. 牟尼經

209.

從親昵中產生恐懼,從家室中產生污穢,

不要親昵,不要家室,這就是牟尼的看法。

210.

鏟除出生者,不讓它成長,不讓它再生,

人們稱道這位獨來獨往的牟尼:這位大仙看見寧靜的境界。

211.

洞察根源,毀棄種子,摒除摯愛,

這位牟尼看到出生和毀滅的終極,拋棄疑惑, 不再歸屬哪一類。

212.

認識一切居處,不企望其中任何一處,

這位牟尼不執著,不貪戀,無所渴求,因為他已到達彼岸。

213.

駕馭一切,洞悉一切,聰明睿智,無所沾染,

摒棄一切,滅寂慾望而解脫,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214.

有智力、有德行、鎮定自若,樂於修禪,有見識,

不執著,不粗魯,摒棄煩惱,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215.

獨來獨往,勤勉努力,任憑褒貶,

就像獅子不怕聲響,風兒不怕羅網,

蓮花不怕污水,他指引別人,而不受別人指引,

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216.

猶如豎立在沐浴地的柱子,別人都說他寡言少語,

他摒棄煩惱,調伏感官,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217.

思想堅定,猶如筆直的梭子;厭棄惡行,

明辯是非,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218.

控制自我,不作惡事;青年和中年時期都能克制自己,

不生別人的氣,也不惹別人生氣,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219.

依靠別人布施生活,無論獲得上等的,中等的或其他的飯糰,

既不讚揚,也不抱怨,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220.

四處遊蕩,戒絕淫欲,青年時期不執著任何地方,

棄絕迷狂和懈怠,獲得解脫,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221.

認識世界,洞悉至善,越過水流和海洋,

斬斷不縛,獨立不羈,擺脫煩惱,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為牟尼。

222.

這是兩種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家人養育妻子,不自私,有德行,

但不能控制自己不殺生;而牟尼永遠控制自己,保護眾生。

223.

正如長有頂冠的青頸鳥(孔雀)永遠也達不到天鵝的飛行速度,

在家人比不上隱居林中修禪的比丘、牟尼。

牟尼經 第十二 終結 蛇品 第一 終結

Tassuddānaṃ

Urago dhaniyo ceva, visāṇañca tathā kasi;

Cundo parābhavo ceva, vasalo mettabhāvanā.

Sātāgiro āḷavako, vijayo ca tathā muni;

Dvādasetāni suttāni, uragavaggoti vuccatīti.

Powered by web.py, Jinja2, Angular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