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Dictionary Setting Browse
{{ locale | translate }}
Show Tooltip When Hovering over Canon Texts
Translate Pāḷi Texts on Left-side Treeview

What Languages of Dictionaries to Show?
Pāli-English
Pāli-Japanese
Pāli-Chinese
Pāli-Vietnamese
Pāli-Burmese

The Order of Languages of Dictionaries to Show?
+ - {{ "zh_TW" | translate }} {{_("Translation")}}
+ - Tipiṭaka (Mūl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Tipiṭaka (Mūla)") }}
+ - Suttapiṭak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Suttapiṭaka") }}
+ - Dīghanikāy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Dīghanikāya") }}
+ - Sīlakkhandhavagg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Sīlakkhandhavaggapāḷi") }}
2. Sāmaññaphalasutt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 Sāmaññaphalasuttaṃ") }}
蕭式球 {{_("Translation")}}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 - Mahāvagg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Mahāvaggapāḷi") }}
3. Mahāparinibbānasutt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3. Mahāparinibbānasuttaṃ") }}
蕭式球 {{_("Translation")}}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7. Mahāsamayasutt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7. Mahāsamayasuttaṃ") }}
瑪欣德尊者 {{_("Translation")}}
瑪欣德尊者 {{_("Contrast Reading")}}
9. Mahāsatipaṭṭhānasutt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9. Mahāsatipaṭṭhānasuttaṃ") }}
蕭式球 {{_("Translation")}}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 - Pāthikavagg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Pāthikavaggapāḷi") }}
8. Siṅgālasutt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8. Siṅgālasuttaṃ") }}
蕭式球 {{_("Translation")}}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 - Majjhimanikāy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Majjhimanikāya") }}
+ - Mūlapaṇṇās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Mūlapaṇṇāsapāḷi") }}
1. Mūlapariyāy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 Mūlapariyāyavaggo") }}
[{{_("Excerpt")}}] 蕭式球 {{_("Translation")}}
[{{_("Excerpt")}}]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2. Sīhanād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 Sīhanādavaggo") }}
[{{_("Excerpt")}}] 蕭式球 {{_("Translation")}}
[{{_("Excerpt")}}]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3. Opamm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3. Opammavaggo") }}
[{{_("Excerpt")}}] 蕭式球 {{_("Translation")}}
[{{_("Excerpt")}}]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4. Mahāyama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4. Mahāyamakavaggo") }}
[{{_("Excerpt")}}] 蕭式球 {{_("Translation")}}
[{{_("Excerpt")}}]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5. Cūḷayama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5. Cūḷayamakavaggo") }}
[{{_("Excerpt")}}] 蕭式球 {{_("Translation")}}
[{{_("Excerpt")}}]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 - Majjhimapaṇṇās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Majjhimapaṇṇāsapāḷi") }}
1. Gahapati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 Gahapativaggo") }}
[{{_("Excerpt")}}] 蕭式球 {{_("Translation")}}
[{{_("Excerpt")}}]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2. Bhikkhu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 Bhikkhuvaggo") }}
[{{_("Excerpt")}}] 蕭式球 {{_("Translation")}}
[{{_("Excerpt")}}]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5. Brāhmaṇ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5. Brāhmaṇavaggo") }}
[{{_("Excerpt")}}] 蕭式球 {{_("Translation")}}
[{{_("Excerpt")}}]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 - Aṅguttaranikāy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Aṅguttaranikāya") }}
+ - Tikanipāt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Tikanipātapāḷi") }}
(7) 2. Mahā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7) 2. Mahāvaggo") }}
[{{_("Excerpt")}}] 蕭式球 {{_("Translation")}}
[{{_("Excerpt")}}] 蕭式球 {{_("Contrast Reading")}}
+ - Khuddakanikāy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Khuddakanikāya") }}
+ - Khuddakapāṭh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Khuddakapāṭhapāḷi") }}
1. Saraṇattay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 Saraṇattayaṃ") }}
悟醒 {{_("Translation")}}
悟醒 {{_("Contrast Reading")}}
瑪欣德尊者 {{_("Translation")}}
瑪欣德尊者 {{_("Contrast Reading")}}
2. Dasasikkhāpad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 Dasasikkhāpadaṃ") }}
悟醒 {{_("Translation")}}
悟醒 {{_("Contrast Reading")}}
瑪欣德尊者 {{_("Translation")}}
瑪欣德尊者 {{_("Contrast Reading")}}
3. Dvattiṃsākār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3. Dvattiṃsākāro") }}
悟醒 {{_("Translation")}}
悟醒 {{_("Contrast Reading")}}
瑪欣德尊者 {{_("Translation")}}
瑪欣德尊者 {{_("Contrast Reading")}}
4. Kumārapañhā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4. Kumārapañhā") }}
悟醒 {{_("Translation")}}
悟醒 {{_("Contrast Reading")}}
瑪欣德尊者 {{_("Translation")}}
瑪欣德尊者 {{_("Contrast Reading")}}
5. Maṅgalasutt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5. Maṅgalasuttaṃ") }}
悟醒 {{_("Translation")}}
悟醒 {{_("Contrast Reading")}}
瑪欣德尊者 {{_("Translation")}}
瑪欣德尊者 {{_("Contrast Reading")}}
6. Ratanasutt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6. Ratanasuttaṃ") }}
悟醒 {{_("Translation")}}
悟醒 {{_("Contrast Reading")}}
瑪欣德尊者 {{_("Translation")}}
瑪欣德尊者 {{_("Contrast Reading")}}
7. Tirokuṭṭasutt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7. Tirokuṭṭasuttaṃ") }}
鄧殿臣 {{_("Translation")}}
鄧殿臣 {{_("Contrast Reading")}}
+ - Dhammapad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Dhammapadapāḷi") }}
1. Yama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 Yamak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2. Appamād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 Appamād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3. Cit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3. Citt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4. Pupp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4. Pupph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5. Bāl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5. Bāl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6. Paṇḍi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6. Paṇḍit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7. Arahan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7. Arahant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8. Sahass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8. Sahass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9. Pāp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9. Pāp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0. Daṇḍ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0. Daṇḍ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1. Jarā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1. Jarā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2. At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2. Att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3. Lo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3. Lok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4. Budd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4. Buddh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5. Suk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5. Sukh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6. Piy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6. Piy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7. Kod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7. Kodh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8. Mal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8. Mal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19. Dhammaṭṭ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9. Dhammaṭṭh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20. Magg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0. Magg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21. Pakiṇṇa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1. Pakiṇṇak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22. Niray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2. Niray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23. Nāg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3. Nāg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24. Taṇhā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4. Taṇhā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25. Bhikkhu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5. Bhikkhu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26. Brāhmaṇ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6. Brāhmaṇavaggo") }}
了參法師(葉均) {{_("Translation")}}
了參法師(葉均) {{_("Contrast Reading")}}
+ - Suttanipāt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Suttanipātapāḷi") }}
1. Urag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 Uragavaggo") }}
郭良鋆 {{_("Translation")}}
郭良鋆 {{_("Contrast Reading")}}
2. Cūḷ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 Cūḷavaggo") }}
郭良鋆 {{_("Translation")}}
郭良鋆 {{_("Contrast Reading")}}
3. Mahā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3. Mahāvaggo") }}
郭良鋆 {{_("Translation")}}
郭良鋆 {{_("Contrast Reading")}}
4. Aṭṭha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4. Aṭṭhakavaggo") }}
郭良鋆 {{_("Translation")}}
郭良鋆 {{_("Contrast Reading")}}
5. Pārāyan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5. Pārāyanavaggo") }}
郭良鋆 {{_("Translation")}}
郭良鋆 {{_("Contrast Reading")}}
+ - {{ "en_US" | translate }} {{_("Translation")}}
+ - Tipiṭaka (Mūl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Tipiṭaka (Mūla)") }}
+ - Suttapiṭak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Suttapiṭaka") }}
+ - Aṅguttaranikāy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Aṅguttaranikāya") }}
+ - Ekakanipāt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Ekakanipātapāḷi") }}
3. Akammaniy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3. Akammaniy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4. Adan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4. Adant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5. Paṇihitaacc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5. Paṇihitaacch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6. Accharāsaṅghā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6. Accharāsaṅghāt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 - Dukanipāt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Dukanipātapāḷi") }}
1. Kammakaraṇ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 Kammakaraṇ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3. Bāl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3. Bāl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4. Samacit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4. Samacitt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5. Paris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5. Paris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0) 5. Bāl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0) 5. Bāl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1) 1. Āsāduppaja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1) 1. Āsāduppajah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 - Khuddakanikāya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Khuddakanikāya") }}
+ - Khuddakapāṭh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Khuddakapāṭhapāḷi") }}
1. Saraṇattayaṃ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 Saraṇattayaṃ")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 - Dhammapad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Dhammapadapāḷi") }}
1. Yama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 Yamak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 Appamād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 Appamād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3. Cit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3. Citt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4. Pupp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4. Pupph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5. Bāl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5. Bāl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6. Paṇḍi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6. Paṇḍit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7. Arahan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7. Arahant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8. Sahass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8. Sahass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9. Pāp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9. Pāp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0. Daṇḍ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0. Daṇḍ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1. Jarā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1. Jarā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2. Att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2. Att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3. Lo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3. Lok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4. Budd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4. Buddh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5. Suk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5. Sukh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6. Piy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6. Piy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7. Kod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7. Kodh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8. Mal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8. Mal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19. Dhammaṭṭh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9. Dhammaṭṭh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0. Magg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0. Magg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1. Pakiṇṇa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1. Pakiṇṇak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2. Niray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2. Niray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3. Nāg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3. Nāg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4. Taṇhā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4. Taṇhā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5. Bhikkhu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5. Bhikkhu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6. Brāhmaṇ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6. Brāhmaṇ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 - Suttanipātapāḷi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Suttanipātapāḷi") }}
1. Urag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1. Urag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 Cūḷ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2. Cūḷ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3. Mahā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3. Mahā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4. Aṭṭhak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4. Aṭṭhakavaggo") }}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5. Pārāyanavaggo
{{ treeviewTranslatedNodeText("5. Pārāyanavaggo") }}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Translation")}}
[{{_("Excerpt")}}] Ṭhānissaro Bhikkhu {{_("Contrast Reading")}}

2. 小品 (郭良鋆 翻譯)

1. 寶經

224.

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眾生都聚集在這裡。

讓一切眾生都快樂,讓他們專心聽講。

225.

一切眾生啊!你們聽著!對人類要仁慈,

他們日夜貢獻食物,所以,要盡心保護他們。

226.

這個世界或另一個世界的財富,或天國的珍寶,

都不能與如來相比,在佛陀那裡,能找到這種珍寶。

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27.

鎮靜安定的釋迦牟尼達到滅寂,無欲和永恆,

這種正法無與倫比。在正法中,能找到這種珍寶。

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28.

無上的佛陀讚美純潔。人們說那是不終止的禪定。

這種禪定無與倫比。在正法中,能找到這種珍寶。

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29.

為賢者稱頌的八補特伽羅(指上座部佛教修行的八個果位),他們是四對,

是善逝的門徒,值得施捨。向他們施捨將獲得大功果。

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0.

他們摒棄愛慾,專心致志,遵行喬達摩的教誨,

達到至高目的,進入永恆,享受寂靜之樂。

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1.

猶如打入土中的因陀羅柱,四方來風吹不動,

我稱這樣的人為賢者,他完全領悟了聖諦。

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2.

他們通曉智慧深邃者教誨的聖諦,

即使漫不經心,也不再會有第八次再生。

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3.

為了獲得真諦,他摒棄三法:

靈魂說、疑惑和戒規禮儀。

234.

他擺脫四地獄,不可能犯六大罪。

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5.

倘若他的身、言或心犯了罪過,

他不可能隱瞞,因為據說對於有見識的人,這是不可能的。

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6.

正如初夏樹叢上鮮花盛開,

他教誨通向涅磐的無上之法,使人受益。

在佛陀那裡,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7.

這位無上者知道無上物,給予無上物,帶來無上物。這位無上士教誨無上之法。

在佛陀那裡,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8.

舊業己鏟除,新業不再生。他們心厭來生,

毀棄種子,意志堅定,慾望無增,猶如一盞油燈。

在僧團那裡,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藉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9.

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眾生都聚集在這裡。

讓我們向神和人崇敬的如來佛陀致敬,但願獲得幸福。

240.

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眾生都聚集在這裡。

讓我們向神和人崇敬的如來正法致敬,但願獲得幸福。

241.

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眾生都聚集在這裡。

讓我們向神和人崇敬的如來僧團致敬,但願獲得幸福。

Ratanasuttaṃ paṭhamaṃ niṭṭhitaṃ.

2. 葷腥經

242.

“那些食用正當取得的娑摩迦,金古羅迦,支那迦(均是植物名)和葉果,根果,藤果的人,

他們不為了感官慾望而說謊。

243.

“吃別人施捨的,精心製作的精美食品,

吃稻米製作的食品,迦葉啊!這樣的人吃葷腥。

244.

“你說道‘葷腥對我不適宜。’梵天的親屬啊!

而你又吃精心製作的鳥肉米飯,

迦葉啊!我問個問題,你說的葷腥是什麼?”

245.

“毀滅生命,殺,砍,捆,偷盜,說謊,行騙,欺詐,

虛偽,與他人之妻同居,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6.

“放縱愛慾,貪食美味,沾染污垢,

信奉虛無,不公正,難順應,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7.

“粗暴,魯莽,背後罵人,背叛朋友,冷酷,驕傲,

吝嗇,不肯向任何人施捨,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8.

“恚怒,迷醉,固執,偏頗,欺誑,妒忌,吹牛,

驕傲自大,與惡人交往,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9.

“那些卑鄙的人在世上作惡,他們品行惡劣,負債累累,造謠誹謗,

弄虛作假,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50.

“那些人在世上對眾生肆無忌憚,取人之物卻又傷人之身,

邪惡,殘忍,粗暴,無禮,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51.

“那些人貪婪,充滿殺機,經常作惡,因此,

他們死後走向黑暗,頭朝下附入地獄。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52.

“魚肉,齋戒,裸體,削髮,束髮,

身上涂灰,穿粗皮衣,侍奉祭火,世上許多不朽的苦行,

頌詩,供奉,祭祀,順應節氣,所有這些都不能淨化一個沒有擺脫疑惑的人

253.

“智者守護感官,控制感官,立足於正法,喜歡正直與溫和。

他擺脫束縛,拋卻一切痛苦,不執著所見所聞。”

254.

“世尊(這裡是指迦葉)就這樣反覆講述這個道理,

這位擺脫暈腥,無所執著,難以效仿的牟尼用各種偈頌闡明這個道理,這位通曉頌詩者(指向迦葉問話的婆羅門)明白了這個道理。

255.

“聽了佛陀(這裡是指迦葉)講述的這些擺脫暈腥,排除痛苦的妙語,

他謙恭地向如來(這裡是指迦葉)致敬,當場選擇出家。

Āmagandhasuttaṃ dutiyaṃ niṭṭhitaṃ.

3. 羞恥經

256.

一個不知羞恥又蔑視羞恥的人說道:“我是朋友。”

但他從不做力所能及的事。智者知道:“這樣的人不是我的朋友。”

257.

盡對朋友說些無用的甜言蜜語,

智者知道這種人是只說不做的。

258.

熱衷於找裂痕,挑差錯的人不是朋友;

與他相處就像兒子睡在母親懷中,這樣的人才是朋友,不會受別人離間。

259.

想要獲得果實的人,肩負人生職責,勤奮努力,

由此產生快樂和幸福,帶來榮譽。

260.

品嘗了隱居和平靜的美味,

擺脫恐懼。滌除罪惡,進而品嘗正法的美味。

Hirisuttaṃ tatiyaṃ niṭṭhitaṃ.

4. 大吉祥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城給孤獨園的逝多林裡。這天夜晚消逝時,有一位美麗的神靈照亮整座逝多林,走到世尊那時,行禮問安,站在一旁。然後,這位神靈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261.

“許多神和人思索吉祥。

企求幸福,請你告訴我:什麼是最高的吉祥?”

262.

“不與愚者交往,而與智者交往,

崇敬值得崇敬者,這是最高的吉祥。

263.

“住在合適的地方,前生積有功德,

正確理解自我,這是最高的吉祥。

264.

“學問淵博,技能高超,訓練有素,富有教養,

善於辭令,這是最高的吉祥。

265.

“侍奉父母,愛護妻兒,

做事有條不紊,這是最高的吉祥。

266.

“施捨,依法生活,愛護親屬,

行為無可指責,這是最高的吉祥。

267.

“斷絕罪惡,節制飲酒,

努力遵行正法,這是最高的吉祥。

268.

“恭敬,謙遜,知足,感恩,

適時聽法,這是最高的吉祥。

269.

“忍耐,文雅,與沙門交往,

適時討論正法,這是最高的吉祥。

270.

“苦行,梵行,洞悉聖諦,

實現涅磐,這是最高的吉祥。

271.

“思想不因接觸世事而動搖,

擺脫憂愁,不染塵垢,安穩寧靜,這是最高的吉祥。

272.

“做到這些的人,無論在哪兒都不可戰勝,

無論去哪裡都安全,他們的吉祥是最高的。”

Maṅgalasuttaṃ catutthaṃ niṭṭhitaṃ.

5. 針毛夜叉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住在迦耶城針毛夜叉地域的一個石榻上。那時,會羅夜叉和針毛夜叉從世尊附近經過。會羅夜叉對針毛夜叉說道:“這是一個沙門。”針毛夜叉說道:“他不是真沙門,他是假沙門。但我要弄清他到底是真沙門還是假沙門。”

於是,針毛夜叉走向世尊。到了那裡,他挨近世尊的身體。世尊挪開身體。針毛夜叉對世尊說道:“沙門!你怕我呀?”世尊回答到:“不,我並不怕你,朋友!不過接觸你是個罪過。”

針毛夜叉說道:“我要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回答不了,我將搗毀你的思想,撕碎你的心,提出你的雙腳,把你扔到恆河對岸。”

“朋友啊!在這神界、魔界和梵界,在這婆羅門、沙門、神和人中間,我還沒遇見誰能搗毀我的思想,撕碎我的人,提起我的雙腳,把我扔到恆河對岸。朋友啊!你想問什麼就問吧!?於是,針毛夜叉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273.

貪愛和忿怒從哪兒產生?厭惡、喜樂和恐懼從哪兒產生?

思慮折磨著心,就像孩子折磨烏鴉。這思慮從哪兒產生?”

274.

“貪愛和忿怒從這兒產生。厭惡、喜樂和恐懼從這兒產生。

思慮折磨著心,就像孩子折磨烏鴉。這思慮也從這兒產生。

274.

“它們產生於愛念,產生於自我,就像榕樹的氣根;

它們各自依附愛慾,就像林中遍布的蔓藤。

275.

“那些人知道它從哪兒產生,便把它鏟除。你聽著,夜叉!

他們超過了難以越過的水流,越過了過去未曾越過的水流,由此,他們不會再生。

Sūcilomasuttaṃ pañcamaṃ niṭṭhitaṃ.

6. 法行經

276.

人們說,即使對於從有家到無家的出家人,

法行和梵行也是最高的理想。

277.

如果他惡言髒語,像喜歡傷人的野獸,

那麼他的生活是邪惡的,他的污垢不斷增長。

278.

喜歡爭論、愚昧痴迷的比丘,

即使教他,他也不懂佛陀宣示的法門。

279.

由於無知而傷害高尚的人,

他不知道這是導向地獄之路的罪孽。

280.

墮入惡道,從子宮到子宮,從黑暗到黑暗,

這樣的比丘死後必定走向痛苦。

281.

正如積聚多年的糞坑,

這樣的有罪之人難以淨化。

282.

比丘們啊!你們要知道,這種人執著家庭、

有罪惡的慾望、罪惡的思想、罪惡的品行。

283.

讓一切和諧協調,你們要避開這種人,

掃除污穢,清除污垢。

284.

你們要像剔除秕糠一樣,剔除那些自稱是沙門的假沙門,

清除罪惡的慾望、罪惡品行。

285.

讓有見識的純潔者與純潔者生活在一起,

和諧相處的智者將結束痛苦。

Dhammacariyasuttaṃ [1] chaṭṭhaṃ niṭṭhitaṃ.

7. 婆羅門法經

如果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城給孤獨園逝多林裡。那時,僑薩羅國許多年邁、衰老、高齡的富裕婆羅門來到世尊那裡,與世尊友好地互相問候,愉快地互相交談,然後坐在一旁。坐在一旁後,這些富裕的婆羅門對世尊說道:“世尊喬答摩啊!從當今婆羅門身上能看到古代婆羅門的風習嗎?”“眾婆羅門啊!從當今婆羅門身上看不到古代婆羅門的風習。”“那麼,如果沒給世尊喬答摩添麻煩的話,請世尊喬答摩告訴我們古代婆羅門的風習。”世尊說道:“眾婆羅門啊!請你們用心聽著,我將告訴你們。”“好吧,世尊!”這此富裕的婆羅門答應道。世尊便說道:

286.

“古代仙人控制自我,修習苦行,

摒棄五官享樂,按照自己的目的生活。

287.

“那些婆羅門沒有牲畜,沒有金子,沒有穀物,

吟誦是他們的財富和穀物,他們守護這個梵寶。

288.

“人們認為應該虔誠地為婆羅門準備好食物,

並把準備好的食物放在門口。

289.

“準備好各色衣服、床榻和居室,

城內和國內的富人出來,向婆羅門致敬。

290.

“那些婆羅門不可侵犯,不可戰勝,受正法保護,

無論出現在哪家門前,都不會遭到拒絕。

291.

“那些婆羅門修習四十八年梵行,

努力追求知識和善行。

292.

“那些婆羅門不與其他種姓女子結婚,也不買妻子;

他們婚後相親相愛,和睦地共同生活。

293.

“除了行經之末,

那些婆羅門不在別時進行房事。

294.

“他們稱頌梵行、戒行、正直、溫和、苦行、

和善、仁慈和忍耐。

295.

“他們中的最高者勤奮努力,

即使在睡夢中,也不沾染房事。

296.

“世上一些智者效仿他的品行,

讚美梵行、戒行,忍耐。

297.

“那些婆羅門乞求了大米、床榻、衣服和酥油,

放在一起,準備祭祀。在舉行祭祀時,他們不殺牛。

298.

“正如父母兄弟或其他親屬,

牛也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它們身上產生良藥。

299.

“牛提供食物,力量,美麗和幸福,

他們懂得這個道理,因而不殺牛。

300.

“那些婆羅門文雅,魁梧,俊美,享有聲譽,

熱忱地履行他們的各種職責,

只要他們生存在這世界上,人類便繁榮幸福。

301.

“但他們漸漸發生變化,

因為他們看到國王享有榮華富貴,盛裝的女子。

302.

“套有高頭大馬的精緻車輛,絢麗的華蓋,

精心間隔成室外的宮殿和住宅。

303.

“看見這個大人物牛群圍繞,

美女簇擁,那些婆羅門也貪圖這種享受。

304.

“於是,他們為此編了一些頌詩,到烏迦格國王那裡,說道:

‘你己擁有許多財富和穀物。祭祀吧,為了大量的財富!

祭祀吧,為了大量的財富!’

305.

“於是這位車主國王在那些婆羅門指導下,

順利地舉行馬祭、人祭、擲棍祭和蘇摩祭,

舉行完這些祭祀,他賜給婆羅門財富:

306.

“牛群、床榻、衣服、盛裝的女子、

套有高頭大馬的精緻車輛、絢麗的華蓋、

307.

“精心間隔成室的舒適住宅,

屋中裝滿各種穀物。國王賜給那些婆羅門這些財富。

308.

“他們得到財富後,渴望積聚財富,

他們充滿渴望,貪婪增長,

為此,他們又編了些頌詩,到烏迦格國王那裡,說道:

309.

“‘對於人來說,牛的重要如同水、土地、金子、財產和穀物,

因為牛是眾生的必需品。

祭祀吧,為了大量的財富!祭祀吧,為了大量的財富!’”

310.

“於是車主國王在那些婆羅門指導下,

殺了數十萬頭牛作祭品。

311.

“這些牛從未用角傷人,

像羊羔一樣馴順,提供成罐的牛奶,

國王卻讓人抓住牛角,用刀宰殺它們。

312.

“屠刀落在這些牛的身上時,天神,祖先,因陀羅,阿修羅,羅剎驚呼道:

‘正法休矣!’

313.

“從前只有三種弊病:願望、饑餓和衰老,

而今由於殺牛,出現了九十八種弊病。

314.

“這種古老的非法施暴的行為從此出現,

無辜的牛遭到宰殺,祭司們背離了正法。

315.

“這種古老的卑劣行為受到智者譴責,

人們看到這種行為,就譴責祭司。

316.

“正法崩潰,首陀羅,吠舍四分五裂,

剎帝利四分五裂,妻子不尊敬丈夫。

317.

“剎帝利、婆羅門和其他人都受族姓保護。

現在他們無視種姓說,而沉溺於愛慾之中”

聽了這些話,這些富裕的婆羅門對世尊說道:“妙極了,喬答摩! 妙極了,喬答摩!正像一個人,喬達摩啊!扶正摔倒的東西,揭示隱蔽的東西,給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舉著油燈,讓那些有眼者能看到達東西,世尊喬答摩以各種方式說法。我們要皈依世尊喬答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團。請世尊接受我們為優婆塞,從今以後,我們將終生尋求庇護。

Brāhmaṇadhammikasuttaṃ sattamaṃ niṭṭhitaṃ.

8. 船經

318.

人應該崇敬能從他那裡學到正法的人,正如眾神崇敬因陀羅。

這種受崇敬、受歡迎、學識淵博的人能曉喻正法。

319.

一個堅定、勤奮的人與這樣的人交往,領會精義,銘記在心,依法行動,

他便成為聰明睿智的能人。

320.

如果追隨低能愚昧,不明事義而妒忌心重的人,

他就不可能領悟正法,驅除疑惑,而只能走向死亡。

321.

正如一個落水者,他自己只能在洶涌奔騰的河水中隨波沉浮,

怎麼還能幫助別人渡過河去呢?

322.

同樣,一個人不明了正法,又不請教學問淵博的人,

他自己都一竅不通,沒有驅除疑惑,怎能能教誨別人?

323.

正如登上一條備有槳和舵的堅固的船,

他技術高明,經驗豐富,能載運其他許多人過河。

324.

同樣,一個精通知識,、自我完美、思想堅定的人,

他能教會其他專心致志的人。

325.

因此,應該與聰明睿智、學問淵博的善人交往,

精通正法,明了事義,付之實踐,便能獲得幸福。

Nāvāsuttaṃ aṭṭhamaṃ niṭṭhitaṃ.

9. 戒行經

326.

憑什麼戒行,憑什麼行為,做什麼事情,

一個人才能真正確立自己,達到至高目的?

327.

他應該尊敬長者,不妒忌,懂得按時拜見老師,

抓住機會討論正法,專心聆聽精妙言辭。

328.

他應該按時拜見老師,驅除愚執,舉止謙恭,

記住事義、正法、自制和梵行,並付之實踐。

329.

他應該以正法為樂園,喜歡正法,堅守正法,精通正法,

不散佈玷污正法的言論,在至理妙言指引下生活。

330.

他應該拋棄嘲笑、嚕嗦、悲嘆、卑劣、欺騙、虛偽、抱怨、

粗魯、墮落和愚痴,擺脫迷妄,思想堅定。

331.

妙語是理解的精華,理解的知識是禪定的精華,

一個粗疏懈怠的人,他的理解力和知識都不會增長

332.

那些人熱愛聖賢宣示的正法,

他們言語、思想和行為無與倫比,

他們達到平靜、溫順和禪定,

獲得知識和理解力的精華。

Kiṃsīlasuttaṃ navamaṃ niṭṭhitaṃ.

10. 起來經

333.

起來!坐起來!睡覺有什麼用?

對那些被箭射中而受痛苦折磨的人,睡覺有什麼用?

334.

起來!坐起來!堅定地學習,求得平靜,

別讓死神知道你懈怠,把你愚弄,落入他的掌中。

335.

越過天神和世人都渴求和執著的貪慾,

不要錯過你的時機,

因為錯過時機的人在墜入地獄時不勝悲哀。

336.

懈怠是污垢,繼續懈怠是污垢;

應該通過勤奮努力和學習知識,拔出自己的箭。

Uṭṭhānasuttaṃ dasamaṃ niṭṭhitaṃ.

11. 羅喉羅經

337.

“你是否因為與智者常住一起而輕視他?

你是否尊敬手持火把為人類照明者?

338.

“我不因為與智者常住一起而輕視他,

我始終尊敬手持火把為人類照明者。”

339.

“願你摒棄美麗迷人的五官享樂,

虔誠地出家,結束痛苦。

340.

“與品行高尚的人朋友交往,

在僻遠安靜的地方隱居,節制飲食。

341.

“不要貪圖衣服、飲食、供養和住處,

你就不會返回這世上。

342.

“以戒律約束五種感官,

思考身體,充滿厭倦。

343.

“避開美麗而伴有愛慾的形相,凝思靜慮,

轉向醜陋的形相。

344.

“不受外在形相干擾,拋棄驕傲的習性,

通過認清驕傲,你將平靜地生活。

世尊用這些偈頌反覆教誨可尊敬的羅喉羅。

Rāhulasuttaṃ ekādasamaṃ niṭṭhitaṃ.

12. 文基娑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阿羅維的阿迦羅婆寺,那時,尼俱陀迦波長老是可尊敬的文基娑的老師,不久前在阿迦羅婆寺涅磐。可尊敬的文基娑獨自隱居時,心裡尋思道:“我的老師是涅磐了,還是沒有涅磐?”傍晚,可尊敬的文基娑離開隱居處,到世尊那裡,向世尊到敬後,坐在一旁,坐在一旁後,可尊敬的文基娑對世尊說道:“世尊啊!我獨自隱居時,心裡尋思道:‘我的老師是涅磐了,還是沒有涅磐!’”然後,可尊敬的文基娑從座位上起身,偏覆左肩,雙手合十,對世尊念偈頌道:

345.

“我們要問智慧高超的老師:阿迦羅婆寺的這位比丘死了,他在這世驅除了疑慮,

心境平靜,聲名遠被,人所共知。

346.

“他的名字叫尼俱陀迦波,世尊啊,這是你的這位婆羅門起的名字,

他一生尊敬你,渴望智慧,精進努力,見識高明。

347.

“洞悉一切的釋迦啊!

我們都希望知道這位佛徒,我們準備洗耳恭聽,你至高無上,是我們的老師。

348.

“消除我們的疑慮!請說說這位佛徒,說說涅磐,大智者啊!

請告訴我們,洞悉一切者啊,猶如千眼天帝釋告訴眾神。

349.

“在這世上,任何導致愚痴、帶來無知、容納疑惑的束縛,

在如來面前都會消失,因為他是人中慧眼。

350.

“如果一個人不像風驅散雲團那樣驅散污染,

那麼,整個世界就會被黑暗籠罩,即使具有光輝的人,也發不出光芒。

351.

“智者帶來光明,我認為你就是這樣的智者,

我們來到你這位敏銳的智者面前,請你當眾講述迦波的情形吧!

352.

“可愛的人,趕快發出可愛的言詞吧,就像天鵝起飛時,發出圓潤柔和的鳴叫,

我們所有人將專心聆聽。

353.

“我請完全擺脫生死、獲得純潔的人說法,

因為普通人不能按自己心願做事,而如來能按自己的目的行事。

354.

“你具有完美的智慧,能夠解答這個問題。

我們雙手合十,致以最後的敬禮,智慧高超者啊1你知道一切,請解除我們的疑慮。

355.

“你洞悉聖諦,請解除我們的迷惑。

你知道一切,無比勤奮的人啊!猶如夏天受天熱折磨的人渴望雨水,我渴望你的言詞,請下知識之雨吧!

356.

‘‘Yadatthikaṃ [2] brahmacariyaṃ acarī, kappāyano kaccissa taṃ amoghaṃ;

Nibbāyi so ādu saupādiseso, yathā vimutto ahu taṃ suṇoma’’.

357.

世尊說道:“他滅除了對這世上名色的貪慾,

越過了長期潛伏的暗流,

完全超脫了生死,

”五中(指陪伴釋迦牟尼修苦行的五位婆羅門)最優秀者世尊這樣說道。

358.

“聽了你的言詞,我很高興,無上的仙人啊!

我的問題確實沒有落空,這位婆羅門沒有欺騙我。

359.

“他言行一致,是佛陀的弟子。

他斬斷了欺詐的死神張開的、結實的羅網。

360.

“世尊啊!迦波看到了執著的原因,

他確實越過了難以越過的死亡領域。”

Nigrodhakappasuttaṃ dvādasamaṃ niṭṭhitaṃ.

13. 正確遊行經

361.

“我要問你這位達到彼岸、堅定平靜、聰明睿智的牟尼:

Tiṇṇaṃ pāraṅgataṃ parinibbutaṃ ṭhitattaṃ;

一位離俗出家、拋棄愛慾的比丘,

怎樣在世上正確遊行?”

362.

世尊回答到:“摒棄吉兆、

凶兆、夢兆

和命相,

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3.

“摒棄對人間和天上的欲樂的貪戀,

越過存在,理解正法,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4.

“摒棄毀謗、忿怒和慳吝,

摒棄贊同和反對,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5.

“拋棄愛憎、無所取、無所依,

擺脫束縛,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6.

“不從生存因素中尋找精華,

排除他人指引,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7.

“言語、思想和行動沒有障礙,理解正法,

追求涅磐境界,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8.

“受人尊敬不驕傲,受人貶責不介意,

受人施捨不迷醉,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69.

“拋棄貪慾和存在,遠離宰割和捆綁,消除疑慮,

沒有煩惱,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0.

“知道自己適宜什麼,不傷害世上任何人,

如實理解正法,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1.

“沒有任何偏執,根除邪惡,

摒棄慾望,無所貪求,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2.

“滅寂煩惱,摒棄驕傲,越過一切貪慾之路,

控制自我,平靜堅定,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3.

“有信仰,有學問,看到解脫之路,不追隨外道宗派,

鏟除貪婪,忿怒和忌恨,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4.

“純潔,勝利,排除障礙,掌握正法,達到彼岸,擺脫慾望,

精通斷絕諸行的學問,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5.

“超越過去和未來的劫波,智慧無比純潔,

擺脫一切生存因素,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6.

“知道涅磐之路,理解正法,

明了通過滅寂一切執著而解除煩惱,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377.

“ 世尊啊!確實是這樣,以這種方式生活,控制自我,

擺脫一切束縛,這樣的比丘將在世上正確地遊行。”

Sammāparibbājanīyasuttaṃ terasamaṃ niṭṭhitaṃ.

14. 如法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城給孤獨園逝多林裡,那時,有位名叫如法的優婆塞帶著五百優婆塞到世尊那裡,向世尊行禮,然後坐在一旁。坐在一旁後,如法優婆塞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378.

“大智者喬達摩啊!我問你:

離家的出家人或在家的優婆塞,怎樣行事才能成為好佛徒?

379.

“因為你知道人界和神界的行動和歸宿;

你洞悉妙義,無與倫比,人們稱你為無上佛陀。

380.

“你掌握一切知識,闡明正法,憐憫眾生;

你排除障礙,洞察一切,純潔無暇,照亮整個世界。

381.

“名叫藹羅筏駑的象王聽說你是勝者,

來到你身旁,與你商討;聽說你說:‘善哉’後,它喜氣洋洋離去。

382.

“吠舍婆那俱毗羅大王也來請教正法,

智者啊!經他詢問,你講述正法,他聽後,也喜氣洋洋。

383.

“那些能言善辯的外道,無論是正命外道(指宿命派),露形外道(指苦行派),

他們的智慧都超不過你,就像一個站立不動的人超不過快步行走的人。

384.

“那些能言善辯的婆羅門,甚至是年長的婆羅門,

還有被認為是論師的婆羅門,他們全都受益於你。

385.

“世尊啊!我們全都渴望聆聽你闡述的精妙幸福的正法。

無上的佛陀啊,我們向你求教,請你告訴我們吧!

386.

“讓所有的比丘和優婆塞都坐下聆聽,

讓他們聆聽無垢者領會的正法,猶如眾神聆聽婆娑婆的妙言。”

387.

“聽著,比丘們!我告訴你們排除障礙的正法。

你們要修持它,讓尋求真諦的有識之士遵行適合出家人的生活方式。

388.

“比丘不應該非時遊行,而應該適時去村莊乞食,

因為慾望依附非時遊行者,所以佛陀們不非時遊行。

389.

“色、聲、味、香、觸使人迷醉,

應該驅除對所有這些的貪戀,適時用早餐。

390.

“比丘適時乞得食物後,回來獨自靜坐,

凝慮深思,控制自我,不讓思想外逸。

391.

“如果與其他佛徒或比丘交談,

應該談論精妙的正法,而不應該毀謗或責備他人。

392.

“因為有些人放言攻訐,我們不稱讚這些缺少智慧的人;

因為他們放縱思想,慾望總是依附他們。

393.

“讓聰明睿智的佛徒

聽取善逝教誨的正法,

394.

審慎地求取食物、住處、床椅和滌除衣服塵的水。

“因此,比丘猶如蓮花上的水珠,不執著食物、住處、床椅和滌除衣服塵垢的水。

395.

“我還要告訴你們優婆塞怎樣行事才能成為好佛徒,

因為完整的比丘之法,在家的優婆塞是達不到的。

396.

“不應該殺生,不應該指使他人殺生,不應該贊同他人殺生,

不向一切生靈施暴,無論這些生靈在這世上是強者,還是弱者。

397.

“佛徒應該自覺悟戒絕在任何地方偷竊任何東西,

也不指使他人偷竊,也不贊同他人偷竊,他應該戒絕一切偷竊。

398.

“智者應該避開非梵行生活,就像避開燒紅的木炭;

即使不能過梵行生活,也不應該占有他人的妻子。

399.

“在大庭廣眾或社交場合,不應該對人說謊,

也不指使他人說謊,也不贊同他人說謊,他應該戒絕一切謊言。

400.

“熱愛正法的優婆塞不應該飲酒,

也不指使他人飲酒,也不贊同他人飲酒。他懂得:‘酒使人迷醉’。

401.

“因為愚人由於迷醉而犯罪,也使其他人懈怠,

應該避開這種罪惡的淵藪,只有愚人才喜歡這種迷醉痴妄。

402.

“不殺生,不偷竊,不說謊,不飲酒,

不淫欲,不非時夜食,

403.

“不戴花環,不敷香膏,席地而睡,

這就是擺脫痛苦的佛陀教誨的‘八戒’。

404.

“在每半月的第十四、第十五和第八日,

在波底訶利耶半月,虔誠地遵守全部八戒。

405.

“守戒之後,在早上,智者應該虔誠地盡自己能力,向眾比丘分送飲食,

使眾比丘高興。

406.

“依法侍奉父母,依法經商,

優婆塞努力遵行此道,便會成為名叫‘自光’的天神。”

Dhammikasuttaṃ cuddasamaṃ niṭṭhitaṃ.

Cūḷavaggo dutiyo niṭṭhito.

Tassuddānaṃ

Ratanāmagandho hiri ca, maṅgalaṃ sūcilomena;

Dhammacariyañca brāhmaṇo [3], nāvā kiṃsīlamuṭṭhānaṃ.

Rāhulo puna kappo ca, paribbājaniyaṃ tathā;

Dhammikañca viduno āhu, cūḷavagganti cuddasāti.

1. kapilasuttaṃ (aṭṭha.)
2. yadatthiyaṃ (pī.), yadatthitaṃ (ka.)
3. kapilo brāhmaṇopi ca (syā. ka.)

Powered by web.py, Jinja2, Angular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