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大般湼槃經 (DN 16)
131.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靈鷲山。 這時候,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1想攻打跋祇。他說: “我要鏟除這個強大的跋祇,我要摧毀跋祇,我要使跋祇永無寧日。”
132. 於是,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吩咐大臣雨行婆羅門: “婆羅門,來吧,你前往世尊那裏,用我的名義頂禮世尊雙足,問候世尊,問他是否無疾、無病、輕快、強健、安穩地生活。還有,你這樣說: ‘大德,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想攻打跋祇。他說要鏟除這個強大的跋祇,摧毀跋祇,使跋祇永無寧日。’ 當世尊對攻打跋祇的事情向你作出預言後,好好記著它,然後回來告訴我。如來一定不會說不真實的話。”
Vassakārabrāhmaṇo
133. “大王,遵命。” 大臣雨行婆羅門回答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後,便吩咐安排多部車輛,他登上其中一部,和其他車輛一起從王舍城出發,前往靈鷲山。車輛到了車路的盡頭時,他下車徒步走到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摩揭陀大臣雨行婆羅門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頂禮喬答摩賢者雙足,問世尊是否無疾、無病、輕快、強健、安穩地生活。喬答摩賢者,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想攻打跋祇。他說要鏟除這個強大的跋祇,摧毀跋祇,使跋祇永無寧日。”
Rājaaparihāniyadhammā
134. 這時候,阿難尊者站在世尊背後為世尊扇涼。於是,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你有沒有聽說,跋祇人常常集會,定期集會呢?” “大德,我聽說跋祇人常常集會,定期集會。” “阿難,只要跋祇人常常集會,定期集會;他們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阿難,你有沒有聽說,跋祇人和洽地集會,和洽地散會,和洽地處理跋祇人的事情呢?” “大德,我聽說跋祇人和洽地集會,和洽地散會,和洽地處理跋祇人的事情。” “阿難,只要跋祇人和洽地集會,和洽地散會,和洽地處理跋祇人的事情;他們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阿難,你有沒有聽說,跋祇人不訂新的法規,不廢除固有的法規,遵守和奉行傳統的跋祇律法呢?” “大德,我聽說跋祇人不訂新的法規,不廢除固有的法規,遵守和奉行傳統的跋祇律法。” “阿難,只要跋祇人不訂新的法規,不廢除固有的法規,遵守和奉行傳統的跋祇律法;他們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阿難,你有沒有聽說,跋祇人照料、恭敬、尊重、供養跋祇的長者,聽從長者的教誨呢?” “大德,我聽說跋祇人照料、恭敬、尊重、供養跋祇的長者,聽從長者的教誨。” “阿難,只要跋祇人照料、恭敬、尊重、供養跋祇的長者,聽從長者的教誨;他們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阿難,你有沒有聽說,跋祇人不讓婦女生活在暴力威脅之中呢?” “大德,我聽說跋祇人不讓婦女生活在暴力威脅之中。” “阿難,只要跋祇人不讓婦女生活在暴力威脅之中;他們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阿難,你有沒有聽說,跋祇人
照料、恭敬、尊重、供養跋祇所有的寺廟,布施不斷,建設不斷呢?” “大德,我聽說跋祇人照料、恭敬、尊重、供養跋祇所有的寺廟,布施不斷,建設不斷。” “阿難,只要跋祇人照料、恭敬、尊重、供養跋祇所有的寺廟,布施不斷,建設不斷;他們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阿難,你有沒有聽說,跋祇人有一套完善的律法保護、照顧阿羅漢,目的是吸引國外的阿羅漢來本國,及使本國的阿羅漢能夠安穩地生活呢?” “大德,我聽說跋祇人有一套完善的律法保護、照顧阿羅漢,目的是吸引國外的阿羅漢來本國,及使本國的阿羅漢能夠安穩地生活。” “阿難,只要跋祇人有一套完善的律法保護、照顧阿羅漢,目的是吸引國外的阿羅漢來本國,及使本國的阿羅漢能夠安穩地生活;他們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135. 於是,世尊對摩揭陀大臣雨行婆羅門說: “婆羅門,有一次我住在毗舍離沙蘭達達廟,在那裏我對跋祇人說這七不退法。婆羅門,只要七不退法在跋祇人之中得到確立,只要跋祇人和七不退法相應地生活;他們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摩揭陀大臣雨行婆羅門對他說: “喬答摩賢者,跋祇人即使只具備一種不退法,他們都將會日益強盛,不會衰退;更遑論具備七種不退法了!喬答摩賢者,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不能以戰爭來征服跋祇人,除非使用計謀,或除非跋祇人內部分裂才能征服他們。喬答摩賢者,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要告辭了。” “婆羅門,如果你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摩揭陀大臣雨行婆羅門聽了世尊的說話後感到歡喜,感到愉快,之後起座離去。
Bhikkhuaparihāniyadhammā
136. 摩揭陀大臣雨行婆羅門離去不久,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你去叫所有住在王舍城一帶的比丘到大堂聚集。”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叫所有住在王舍城一帶的比丘到大堂聚集。之後,他去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站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比丘僧團已經聚集好了。如果世尊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於是世尊起座前往大堂,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比丘說: “比丘們,我要對你們說七不退法,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只要比丘常常集會,定期集會;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和洽地集會,和洽地散會,和洽地處理比丘的事情;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不訂新的戒律,不廢除固有的戒律,遵守和奉行已有的戒律;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長老比丘有經驗,出家時間長,是僧團之父,是僧團的領導。只要比丘照料、恭敬、尊重、供養長老比丘,聽從長老比丘的教誨;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不被導致投生的渴愛所征服;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樂於居住山林;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內心保持念,目的是吸引外間質素好的同修到自己的地方來,及使自己地方質素好的同修能夠安穩地生活;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這七不退法在比丘之中得到確立,只要比丘和這七不退法相應地生活;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137. “比丘們,我要說另一種七不退法,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只要比丘不喜好事務,不樂著事務,不耽於事務;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不喜好談話,不樂著談話,不耽於談話;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不喜好睡眠,不樂著睡眠,不耽於睡眠;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不喜好聯缌結黨,不樂著聯缌結黨,不耽於聯缌結黨;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沒有惡欲,不被惡欲所征服;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不交惡友,不與惡友為伴,不隨從惡友;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不滯留在細小的證悟之中;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這七不退法在比丘之中得到確立,只要比丘和這七不退法相應地生活;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138. “比丘們,我要說另一種七不退法,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只要比丘有信,有慚,有愧,多聞,精進,保持念,有智慧;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這七不退法在比丘之中得到確立,只要比丘和這七不退法相應地生活;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139. “比丘們,我要說另一種七不退法,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只要比丘修習念覺支,修習擇法覺支,修習精進覺支,修習喜覺支,修習猗覺支,修習定覺支,修習捨覺支;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這七不退法在比丘之中得到確立,只要比丘和這七不退法相應地生活;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140. “比丘們,我要說另一種七不退法,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只要比丘修習無常想,修習無我想,修習不淨想,修習過患想,修習斷想,修習無欲想,修習寂滅想;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這七不退法在比丘之中得到確立,只要比丘和這七不退法相應地生活;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141. “比丘們,我要說六不退法,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比丘們,只要比丘無論在公開或隱蔽的場合,都以慈心作身業來對待同修;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無論在公開或隱蔽的場合,都以慈心作口業來對待同修;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比丘們,只要比丘無論在公開或隱蔽的場合,都以慈心作意業來對待同修;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樂於和具戒的同修共同受用如法取得的東西,即使是缽中的食物,都樂於和人均分;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無論在公開或隱蔽的場合,和同修一起生活在戒之中,他們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比丘無論在公開或隱蔽的場合,和同修一起生活在正見之中,他們的正見是聖者之見,是出世間之見,能使人徹底清除苦;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比丘們,只要這六不退法在比丘之中得到確立,只要比丘和這六不退法相應地生活;比丘便將日益強盛,不會衰退。”
142. 世尊住在王舍城靈鷲山的時候,常對比丘說的,是有關戒、有關定、有關慧的教法──戒成熟時便得定,是大果報、大利益;定成熟時便得慧,是大果報、大利益;慧成熟時心便能徹底解脫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
143. 世尊在靈鷲山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芒果樹苗林。”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芒果樹苗林。 世尊住在芒果樹苗林一間屬於國王的小屋。當世尊住在芒果樹苗林小屋的時候,常對比丘說的,是有關戒、有關定、有關慧的教法──戒成熟時便得定,是大果報、大利益;定成熟時便得慧,是大果報、大利益;慧成熟時心便能徹底解脫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
144. 世尊在芒果樹苗林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那爛陀。”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那爛陀。世尊住在那爛陀的波婆迦芒果園。
Sāriputtasīhanādo
145. 這時候,舍利弗尊者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舍利弗尊者對世尊說: “大德,我對世尊有這份淨信:無論過去、將來或現在,沒有任何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覺悟。” “舍利弗,你說出這樣重、這樣無畏的話,以堅定的語氣作出獅子吼: ‘大德,我對世尊有這份淨信:無論過去、將來或現在,沒有任何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有更高的覺悟。’
舍利弗,你曾用他心智來觀察過去所有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的心,知道他們是什麼樣的戒行,什麼樣的特質,什麼樣的智慧,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解脫嗎?” “大德,沒有。”
“舍利弗,你曾用他心智來觀察將來所有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的心,知道他們是什麼樣的戒行,什麼樣的特質,什麼樣的智慧,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解脫嗎?” “大德,沒有。”
“舍利弗,你曾用他心智來觀察現在的我,阿羅漢.等正覺.世尊的心,知道我是什麼樣的戒行,什麼樣的特質,什麼樣的智慧,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解脫嗎?” “大德,沒有。”
“舍利弗,既然你沒有用他心智來觀察過去、將來、現在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的心,那你為什麼說出這樣重、這樣無畏的話,以堅定的語氣作出獅子吼呢?”
146. “大德,雖然我沒有用他心智來觀察過去、將來、現在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的心,但我能夠從推斷之中明白這個道理。大德,就正如在邊境有一座都城,都城有堅固的地基、堅固的圍牆和一道城門,有一個智慧、聰明、能幹的守門人在那裏,他阻截陌生人入城和讓熟悉的人入城。他在環繞城牆的道路巡視時,看不見城牆有任何裂縫或孔洞,即使貓兒也不能從城牆進出。守門人心想: ‘所有體型大的眾生要進出這座都城,都要通過這道唯一的城門。’ “大德,同樣地,我能夠從推斷之中明白這個道理。大德,過去所有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都是要通過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內心善保持在四念處之中,培育七覺支,然後覺悟無上正等正覺。將來所有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也是要通過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內心善保持在四念處之中,培育七覺支,然後覺悟無上正等正覺。現在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也是要通過捨棄使內心污穢、使智慧軟弱的五蓋,內心善保持在四念處之中,培育七覺支,然後覺悟無上正等正覺。”
147. 世尊住在那爛陀波婆迦芒果園的時候,常對比丘說的,是有關戒、有關定、有關慧的教法──戒成熟時便得定,是大果報、大利益;定成熟時便得慧,是大果報、大利益;慧成熟時心便能徹底解脫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
Dussīlaādīnavā
148. 世尊在那爛陀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波吒釐村。”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波吒釐村。 波吒釐村的優婆塞聽到世尊到來的消息,他們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他們對世尊說: “大德,願世尊到我們的客堂來。” 世尊保持沈默以表示接受邀請。 波吒釐村的優婆塞知道世尊接受邀請後,他們起座,向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前往客堂。他們去到客堂後,舖蓋整個客堂的地面,擺設坐具,放置水瓶,掛起油燈,之後前往世尊那裏。他們去到世尊那裏後,對世尊作禮,站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客堂的地已經舖好,坐具已經擺好,水瓶已經放好,油燈已經掛好了。如果世尊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於是,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和比丘僧團一起前往客堂。世尊洗足後進入客堂,靠在中央的柱,面向東方坐下來。比丘僧團洗足後進入客堂,靠在西面的牆,面向東方坐下來,向著世尊坐。波吒釐村的優婆塞洗足後進入客堂,靠在東面的牆,面向西方坐下來,向著世尊坐。
149. 世尊對波吒釐村的優婆塞說: “居士們,戒行不好、戒行不正的人有五種過患。這五種過患是什麼呢?居士們,戒行不好、戒行不正的人因為放逸,會失去大量財富。這是第一種過患。
“居士們,再者,戒行不好、戒行不正的人會帶來壞名聲。這是第二種過患。
“居士們,再者,戒行不好、戒行不正的人無論去到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等任何大眾之中,都會沒有自信、感到不安。這是第三種過患。
“居士們,再者,戒行不好、戒行不正的人在臨終時內心會昏亂。這是第四種過患。
“居士們,再者,戒行不好、戒行不正的人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這是第五種過患。居士們,這些就是戒行不好、戒行不正的人的五種過患了。
Sīlavanttaānisaṃsā
150. “居士們,具戒、持戒的人有五種利益。這五種利益是什麼呢?具戒、持戒的人因為不放逸,會得到大量財富。這是第一種利益。
“居士們,再者,具戒、持戒的人會帶來好名聲。這是第二種利益。
“居士們,再者,具戒、持戒的人無論去到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等任何大眾之中,都會有自信、感到心安。這是第三種利益。
“居士們,再者,具戒、持戒的人在臨終時內心不會昏亂。這是第四種利益。
“居士們,再者,具戒、持戒的人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這是第五種利益。居士們,這些就是具戒、持戒的人的五種利益了。”
151. 世尊整夜為波吒釐村的優婆塞說法,對他們開示,對他們教導,使他們景仰,使他們歡喜,之後著他們離去。世尊說: “居士們,夜快過了。如果你們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波吒釐村的優婆塞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他們起座,對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離去。波吒釐村的優婆塞離去不久,世尊便進入靜室。
Pāṭaliputtanagaramāpanaṃ
152. 這時候,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和雨行在波吒釐村興建一座都城,用來防禦跋祇。這時候,數以千計的天神居住在波吒釐村的土地上。那些大勢力天神所居住的土地,吸引大勢力大臣的心在那土地上興建居所;那些中勢力天神所居住的土地,吸引中勢力大臣的心在那土地上興建居所;那些小勢力天神所居住的土地,吸引小勢力大臣的心在那土地上興建居所。 世尊以清淨及超於常人的天眼,看見數以千計的天神居住在波吒釐村的土地上。他在清晨的時候起來,問阿難尊者: “阿難,誰在波吒釐村興建都城呢?” “大德,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和雨行在波吒釐村興建都城,用來防禦跋祇。” “阿難,須尼陀和雨行興建都城,就像曾討教三十三天2似的。阿難,我以清淨及超於常人的天眼,看見數以千計的天神居住在波吒釐村的土地上。那些大勢力天神所居住的土地,吸引大勢力大臣的心在那土地上興建居所;那些中勢力天神所居住的土地,吸引中勢力大臣的心在那土地上興建居所;那些小勢力天神所居住的土地,吸引小勢力大臣的心在那土地上興建居所。阿難,只要有賢士在這裏,只要有商旅的道路通達這裏,這裏便將成為一個大都城。這裏將會稱為波吒釐子城,是一個貨物集散地。阿難,將來只有三種東西能威脅波吒釐子城:大火、洪水或內部分裂。”
153. 這時候,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和雨行去到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站在一邊。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和雨行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願世尊和比丘僧團接受我們今天的食物。” 世尊保持沈默以表示接受供養。 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和雨行知道世尊接受邀請後,回到自己的客堂,吩咐準備美味的硬食物和軟食物3,然後使人通知世尊: “喬答摩賢者,現在食物已經準備好了。”
於是,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和比丘僧團一起前往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和雨行的客堂。世尊到了客堂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於是,須尼陀和雨行親手將硬食物和軟食物遞送給以佛陀為首的比丘僧團,使比丘得到滿足,使比丘掩缽示意吃飽。當世尊吃完食物,手離開缽的時候,須尼陀和雨行各以低座坐在一邊。 當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和雨行坐在一邊的時候,世尊對他們說以下偈頌表示謝意:
一位智慧人, 無論在何地,
供養持淨戒、 修習梵行者,
能向諸天神, 展示其功德。
天神於此人, 尊重及恭敬,
愛護布施者, 猶如母護子。
受天神守護, 恆常得安樂。”
世尊對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和雨行說偈表示謝意後,起座離去。
154. 這時候,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和雨行隨後跟著世尊,他們心想: “如果喬答摩沙門從哪一道城門出城,那一道城門便命名為喬答摩城門;如果他從哪一個渡口過河,那一個渡口便命名為喬答摩渡口。” 世尊從其中一道城門出了城,於是那道城門便命名為喬答摩城門。 世尊去到了恆河邊。這時候恆河的河水水漲,漲得烏鴉也可以從地上喝水。人們為了要到對岸,一些人在找尋渡船,一些人在找尋木筏,一些人在綁紮浮囊。這時候,像強壯的人在一伸臂或一屈臂的一瞬間,世尊和比丘僧團從恆河這邊岸隱沒,在恆河的對岸出現。 世尊看見人們為了要到對岸,一些人在找尋渡船,一些人在找尋木筏,一些人在綁紮浮囊,於是他有感而發,說出感興偈:
“眾人為渡河, 免受困於水,
築橋與造筏; 智者已渡河。”
Paṭhamabhāṇavāro.
Ariyasaccakathā
155. 這時候,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拘胝村。”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拘胝村。世尊住在拘胝村。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四聖諦,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四聖諦是什麼呢?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苦聖諦,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苦集聖諦,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苦滅聖諦,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苦滅之道聖諦,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 “比丘們,因為現在我覺悟、洞悉苦聖諦,覺悟、洞悉苦集聖諦,覺悟、洞悉苦滅聖諦,覺悟、洞悉苦滅之道聖諦,所以我截斷了有愛,盡除了有因,從此不再受後有。” 世尊.善逝.導師說了以上的話後,再說以下偈頌:
“因不如實知, 四聖諦之法;
一生又一生, 長期在漂泊。
今已得見諦, 有因已拔除,
苦根已截斷, 從此無後有。”
世尊住在拘胝村的時候,常對比丘說的,是有關戒、有關定、有關慧的教法──戒成熟時便得定,是大果報、大利益;定成熟時便得慧,是大果報、大利益;慧成熟時心便能徹底解脫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
Anāvattidhammasambodhiparāyaṇā
156. 世尊在拘胝村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那提迦。”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那提迦。世尊住在那提迦的磚屋。 這時候,阿難尊者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阿難尊者對世尊說: “大德,在那提迦有一位名叫沙蘭的比丘命終,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大德,在那提迦有一位名叫難陀的比丘尼命終,她的去向怎麼樣?她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大德,在那提迦有一位名叫須達多的優婆塞命終,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大德,在那提迦有一位名叫須闍多的優婆夷命終,她的去向怎麼樣?她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大德,在那提迦有一位名叫迦拘陀的優婆塞命終,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大德,在那提迦有一位名叫迦楞伽的優婆塞……名叫尼迦多的優婆塞……名叫迦胝沙婆的優婆塞……名叫兜哆的優婆塞……名叫散兜哆的優婆塞……名叫跋陀的優婆塞……名叫須跋陀的優婆塞命終,他的去向怎麼樣?他的下一生怎麼樣呢?”
157. “阿難,沙蘭比丘清除了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阿難,難陀比丘尼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 “阿難,須達多優婆塞斷除了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是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 “阿難,須闍多優婆夷斷除了三結,是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阿難,迦拘陀優婆塞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 “阿難,迦楞伽優婆塞……阿難,尼迦多優婆塞……阿難,迦胝沙婆優婆塞……阿難,兜哆優婆塞……阿難,散兜哆優婆塞……阿難,跋陀優婆塞……阿難,須跋陀優婆塞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 “阿難,在那提迦有五十多位命終的優婆塞斷除了五下分結,在上界化生,在那裏入滅,不會從那世間回來。 “阿難,在那提迦有九十多位命終的優婆塞斷除了三結,貪欲、瞋恚、愚癡薄,是斯陀含,返回這個世間一次之後苦便會終結。 “阿難,在那提迦有五百多位命終的優婆塞斷除了三結,是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Dhammādāsadhammapariyāyā
158. “阿難,人的命終並不是稀奇的事情,如果人人命終後你都找如來問這些問題,可真是煩擾如來。因此,我要說一個稱為 ‘法鏡’ 的法義。聖弟子如果具有這面法鏡,可以為自己授記: ‘我已盡除地獄、畜生、餓鬼等惡道;我是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阿難,聖弟子對佛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者.天人師.佛.世尊4。’
“聖弟子對法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法是由世尊開示出來的,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聖弟子對僧具有一種不會壞失的淨信,他明白: ‘世尊的弟子僧善巧地進入正道,正直地進入正道,方法正確地進入正道,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是四雙八輩的聖者;世尊的弟子僧值得受人供養,值得受人合掌,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聖弟子具有聖者所推崇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
“阿難,這就是法鏡的法義。聖弟子如果具有這面法鏡,可以為自己授記: ‘我已盡除地獄、畜生、餓鬼等惡道;我是須陀洹,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
世尊住在那提迦磚屋的時候,常對比丘說的,
是有關戒、有關定、有關慧的教法──戒成熟時便得定,是大果報、大利益;定成熟時便得慧,是大果報、大利益;慧成熟時心便能徹底解脫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
160. 世尊在那提迦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毗舍離。”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毗舍離。世尊住在毗舍離的菴婆巴利園。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比丘應該保持念和覺知,這是我給你們的教法。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有念的比丘呢?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有念的比丘了。
“比丘們,什麼是一位有覺知的比丘呢?比丘在往還的時候,對往還有覺知;在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的時候,對向前觀望、向周圍觀望有覺知;在屈伸身體的時候,對屈伸身體有覺知;在穿衣持缽的時候,對穿衣持缽有覺知;在飲食、咀嚼、感受味覺的時候,對飲食、咀嚼、感受味覺有覺知;在大便、小便的時候,對大便、小便有覺知;在行走、站立、坐著、睡覺、睡醒、說話、靜默的時候,對行走、站立、坐著、睡覺、睡醒、說話、靜默有覺知。比丘們,這就是一位有覺知的比丘了。比丘們,比丘應該保持念和覺知,這是我給你們的教法。”
Ambapālīgaṇikā
161. 妓女菴婆巴利聽到世尊到來毗舍離自己的芒果園的消息。她吩咐安排多部車輛,然後登上其中一部,和其他車輛一起從毗舍離出發,前往她自己的園林。車輛到了車路的盡頭時,她下車徒步走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為妓女菴婆巴利說法,對她開示,對她教導,使她景仰,使她歡喜。 妓女菴婆巴利因世尊的說法而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她對世尊說: “大德,願世尊和比丘僧團明天接受我的食物。” 世尊保持沈默以表示接受供養。妓女菴婆巴利知道世尊接受邀請後,便起座,向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離去。
在毗舍離的離車人聽到世尊到來毗舍離菴婆巴利園的消息。他們吩咐安排多部車輛,登上車輛後便從毗舍離出發。一些離車人藍色裝束,穿上藍色衣服和戴上藍色飾物;一些離車人黃色裝束,穿上黃色衣服和戴上黃色飾物;一些離車人紅色裝束,穿上紅色衣服和戴上紅色飾物;一些離車人白色裝束,穿上白色衣服和戴上白色飾物。 這時候,妓女菴婆巴利以她的車軸碰撞離車少年的車軸,以她的車輪碰撞離車少年的車輪,以她的車軛碰撞離車少年的車軛。5 “唏,菴婆巴利,為什麼用車軸碰撞我們的車軸,用車輪碰撞我們的車輪,用車軛碰撞我們的車軛?” “公子們,因為世尊和比丘僧團明天接受我的食物。” “唏,菴婆巴利,給你十萬,把你的供養轉讓給我們!” “即使給我整個毗舍離的財物,我也不會將這個大供養轉讓給你們。” 離車人甩手指6嘆息: “我們輸了給菴婆女,我們敗了給菴婆女!” 跟著,離車人前往菴婆巴利園。
世尊從遠處看見離車人前來,便對比丘說: “比丘們,你們當中誰沒有看過三十三天的,來看看離車眾吧,仔細看看離車眾吧!比丘們,離車眾就像三十三天眾。” 離車人的車輛到了車路的盡頭時,他們下車徒步走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為離車人說法,對他們開示,對他們教導,使他們景仰,使他們歡喜。 離車人因世尊的說法而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他們對世尊說: “大德,願世尊和比丘僧團明天接受我們的食物。” “離車人,我已經接受了明天妓女菴婆巴利的食物了。” 離車人甩手指嘆息: “我們輸了給菴婆女,我們敗了給菴婆女!” 跟著,離車人聽了世尊的說話後感到歡喜,感到愉快,他們起座,向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離去。
162. 妓女菴婆巴利在黎明的時候,吩咐在自己的園林準備美味的硬食物和軟食物,然後使人通知世尊: “大德,現在食物已經準備好了。” 於是,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和比丘僧團一起前往妓女菴婆巴利那裏受供養。世尊去到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於是,妓女菴婆巴利親手將硬食物和軟食物遞送給以佛陀為首的比丘僧團,使比丘得到滿足,使比丘掩缽示意吃飽。 當世尊吃完食物,手離開缽的時候,妓女菴婆巴利以一低座坐在一邊。她對世尊說: “大德,我把這個園林布施給以佛陀為首的比丘僧團。” 世尊接受這個園林。之後世尊為妓女菴婆巴利說法,使她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然後起座離去。 世尊住在毗舍離菴婆巴利園的時候,常對比丘說的,是有關戒、有關定、有關慧的教法──戒成熟時便得定,是大果報、大利益;定成熟時便得慧,是大果報、大利益;慧成熟時心便能徹底解脫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
Veḷuvagāmavassūpagamanaṃ
163. 世尊在毗舍離的菴婆巴利園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畢樓婆村。”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畢樓婆村。世尊住在畢樓婆村。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來吧,你們和朋友、相識、同伴分散在毗舍離過雨季。我在畢樓婆村這裏過雨季。” “大德,是的。” 比丘回答世尊後,和朋友、相識、同伴分散在毗舍離過雨季。世尊在畢樓婆村那裏過雨季。
164. 世尊過雨季的時候,得了很重的病,生起強烈的痛楚,有性命危險。世尊保持念和覺知,忍受這些痛楚而不受困擾。 這時候,世尊心想: “如果我不告訴侍者、不通知比丘僧團便入滅是不適當的,讓我以精進來克服這個病,保存性命。” 於是,世尊以精進來克服這個病,保存性命。跟著,世尊的病消退了。 這時候,世尊從病中復元不久,從住所出來,坐在屋蔭下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這時候,阿難尊者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我看見世尊安穩了,我看見世尊復元了。儘管這樣,世尊的病使我現在也感到身體像失去平衡似的,我不能辨別方向,甚至連法也不在心中,但當我想到: ‘如果世尊不對比丘僧團囑咐一些東西,他是不會入滅的。’ 這時候我的內心才稍為紓緩。”
165. “阿難,比丘僧團還期待我說些什麼呢?我已經把法詳盡地宣說了出來,如來是沒有把法保留在自己拳頭之內的。阿難,有人可能會認為我支配著僧團或僧團依靠我,所以他會認為如來應該對比丘僧團囑咐一些東西。但是,如來根本沒有 ‘我支配著僧團’ 或 ‘僧團依靠我’ 這樣想,所以如來哪有東西囑咐比丘僧團呢? “阿難,我現在已經老了;我過了很多日子,已經到八十歲了。阿難,就像一部舊牛車需要修補才能繼續行走那樣,如來的身體也需要調理才能繼續支撐下去。有時候為了平息痛楚,如來要心離所有相,進入無相定,那時如來的身體才能得到安穩。 “阿難,因此,你們要做自己的島嶼7,做自己的皈依處,不要以其他地方為皈依處;以法為島嶼,以法為皈依處,不要以其他地方為皈依處。阿難,什麼是比丘做自己的島嶼,做自己的皈依處,不以其他地方為皈依處;以法為島嶼,以法為皈依處,不以其他地方為皈依處呢? “阿難,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阿難,這樣就是比丘做自己的島嶼,做自己的皈依處,不以其他地方為皈依處;以法為島嶼,以法為皈依處,不以其他地方為皈依處了。 “阿難,無論現在或我入滅後,任何比丘如果能做自己的島嶼和皈依處,以法為島嶼和皈依處的話,他就是在有修學欲的比丘之中最高的。8”
第二誦完
Nimittobhāsakathā
166. 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毗舍離化食。在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返回來,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拿坐蓆。我要去遮巴羅廟午休。”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之後拿起坐蓆,在後面跟隨世尊。 世尊前往遮巴羅廟,到了之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阿難尊者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
167. 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毗舍離是一個怡人的地方,優提那廟、喬答摩廟、七芒果廟、多子廟、沙蘭達達廟、遮巴羅廟是怡人的地方。 “阿難,如果一個人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他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9或一劫多些。阿難,如來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如來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 阿難尊者的內心就像受到魔羅遮蔽那樣,不能明白世尊明顯的用意、明顯的提示,因此沒有這樣請求世尊: “大德,為了許多眾生的利益,為了許多眾生的快樂;為了悲憫世間,為了天和人的福祉、利益和快樂;請世尊活在世上一劫,請善逝活在世上一劫。” 世尊第二次及第三次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毗舍離是一個怡人的地方,優提那廟、喬答摩廟、七芒果廟、多子廟、沙蘭達達廟、遮巴羅廟是怡人的地方。 “阿難,如果一個人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他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阿難,如來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如來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 阿難尊者的內心就像受到魔羅遮蔽那樣,不能明白世尊明顯的用意、明顯的提示,因此沒有這樣請求世尊: “大德,為了許多眾生的利益,為了許多眾生的快樂;為了悲憫世間,為了天和人的福祉、利益和快樂;請世尊活在世上一劫,請善逝活在世上一劫。” 於是,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離去。如果你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他起座,對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去到附近一棵樹下坐下來。
Mārayācanakathā
168. 阿難尊者離去不久,邪惡者魔羅去到世尊那裏,站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比丘弟子還沒有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時;在我的比丘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未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時;在我的比丘弟子未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時;我不會入滅。’ “大德,現在世尊的比丘弟子聰慧、成熟、自信、多聞、得安穩、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了;現在世尊的比丘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了;現在世尊的比丘弟子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了。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比丘尼弟子……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優婆塞弟子……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優婆夷弟子還沒有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時;在我的優婆夷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未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時;在我的優婆夷弟子未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時;我不會入滅。’ 大德,現在世尊的優婆夷弟子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了;現在世尊的優婆夷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了;現在世尊的優婆夷弟子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了。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梵行沒有流行,沒有興盛,沒有廣泛流傳,沒有遍及眾人時;在我的梵行沒有人宣說時10;我不會入滅。’ 大德,現在世尊的梵行流行、興盛、廣泛流傳、遍及眾人了;現在世尊的梵行有人宣說了。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邪惡者魔羅說了這番話後,世尊對他說: “邪惡者,你不用操心。如來將在不久之後入滅。三個月之後,如來便會入滅。”
Āyusaṅkhāraossajjanaṃ
169. 世尊在遮巴羅廟有念、有覺知地捨棄了壽行。當世尊捨棄壽行時,大地發生了使人恐懼、使人驚慌的震動,天上響起了震耳的雷聲,於是他有感而發,說出感興偈:
“可量不可量11, 牟尼捨生死;
內有喜與定, 破有行鎧甲。”
Mahābhūmicālahetu
170. 這時候,阿難尊者心想: “真稀奇!從沒有發生過!這個大地發生極大的震動,發生使人恐懼、使人驚慌的震動,天上響起了震耳的雷聲!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大地出現震動呢?”
於是阿難尊者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真稀奇!大德,從沒有發生過!這個大地發生極大的震動,發生使人恐懼、使人驚慌的震動,天上響起了震耳的雷聲!大德,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大地出現震動呢?”
171. “阿難,有八種原因和條件使大地出現震動。哪八種呢?阿難,大地在水之上,水在風之上,風在空之上。有時候,當大風在吹動時,水便受到翻動;當水翻動時,大地便會震動。這就是使大地出現震動的第一種原因和條件。
“阿難,其次,如果大神力的沙門、婆羅門,或大勢力的天神修習很少的水想而修習無量的地想,這個大地便會發生各種震動。這就是使大地出現震動的第二種原因和條件。
“阿難,其次,當菩薩從兜率天下生,有念有覺知地進入母胎時,這個大地便會發生各種震動。這就是使大地出現震動的第三種原因和條件。
“阿難,其次,當菩薩有念有覺知地從母胎出生時,這個大地便會發生各種震動。這就是使大地出現震動的第四種原因和條件。
“阿難,其次,當如來覺悟無上正等正覺時,這個大地便會發生各種震動。這就是使大地出現震動的第五種原因和條件。
“阿難,其次,當如來轉無上法輪時,這個大地便會發生各種震動。這就是使大地出現震動的第六種原因和條件。
“阿難,其次,當如來有念、有覺知地捨棄壽行時,這個大地便會發生各種震動。這就是使大地出現震動的第七種原因和條件。
“阿難,其次,當如來進入無餘湼槃界時,這個大地便會發生各種震動。這就是使大地出現震動的第八種原因和條件。阿難,這些就是使大地出現震動的八種原因和條件了。
Aṭṭha parisā
172. “阿難,有八種大眾。八種大眾是什麼呢?是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四王天眾、三十三天眾、魔羅眾、梵天眾。 “阿難,我記得曾經走進數以百計的剎帝利眾中去,和他們一起坐,一起交談,一起說話;我化作他們的外觀,依隨他們的語言來為他們說法,對他們開示,對他們教導,使他們景仰,使他們歡喜。他們不知道說話的是誰,他們說: ‘說話的是天還是人呢?’ 我為他們說法,對他們開示,對他們教導,使他們景仰,使他們歡喜,然後隱沒。他們不知道隱沒的是誰,他們說: ‘隱沒的是天還是人呢?’ “阿難,我記得曾經走進數以百計的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四王天眾……三十三天眾……魔羅眾……梵天眾中去,和他們一起坐,一起交談,一起說話;我化作他們的外觀,依隨他們的語言來為他們說法,對他們開示,對他們教導,使他們景仰,使他們歡喜。他們不知道說話的是誰,他們說: ‘說話的是天還是人呢?’ 我為他們說法,對他們開示,對他們教導,使他們景仰,使他們歡喜,然後隱沒。他們不知道隱沒的是誰,他們說: ‘隱沒的是天還是人呢?’ 阿難,這些就是八種大眾了。
Aṭṭha abhibhāyatanāni
173. “阿難,有八勝處。八勝處是什麼呢? “一個內有色想的人,少觀看外色的美相和醜相。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一勝處。
“一個內有色想的人,多觀看外色的美相和醜相。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二勝處。
“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少觀看外色的美相和醜相。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三勝處。
“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多觀看外色的美相和醜相。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四勝處。
“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觀看藍色的外色:藍色、藍色外相、藍色光澤。有如觀看亞麻花那樣,藍色、藍色外相、藍色光澤;或有如觀看藍色的波羅奈布料那樣,底和面都很幼滑,藍色、藍色外相、藍色光澤。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五勝處。
“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觀看黃色的外色:黃色、黃色外相、黃色光澤。有如觀看迦尼迦羅花那樣,黃色、黃色外相、黃色光澤;或有如觀看黃色的波羅奈布料那樣,底和面都很幼滑,黃色、黃色外相、黃色光澤。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六勝處。
“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觀看紅色的外色:紅色、紅色外相、紅色光澤。有如觀看木槿花那樣,紅色、紅色外相、紅色光澤;或有如觀看紅色的波羅奈布料那樣,底和面都很幼滑,紅色、紅色外相、紅色光澤。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七勝處。
“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觀看白色的外色:白色、白色外相、白色光澤。有如觀看草藥星12那樣,白色、白色外相、白色光澤;或有如觀看白色的波羅奈布料那樣,底和面都很幼滑,白色、白色外相、白色光澤。他這樣想: ‘我制勝色想之後,對此有知、有見。’ 這是第八勝處。阿難,這些就是八勝處了。
Aṭṭha vimokkhā
174. “阿難,有八解脫。八解脫是什麼呢? “一個具有色身的人觀看色。這是第一解脫。 “一個內沒有色想的人觀看外色。這是第二解脫。 “內心只安放在美麗的外相。這是第三解脫。 “內心想著無邊的虛空,超越了所有色想,滅除了有對想,不思維各種想,他進入了空無邊處。這是第四解脫。 “內心想著無邊的心識,超越了所有的空無邊處,他進入了識無邊處。這是第五解脫。 “內心想著 ‘沒有任何東西’ ,超越了所有的識無邊處,他進入了無所有處。這是第六解脫。 “超越了所有的無所有處,他進入了非想非非想處。這是第七解脫。 “超越了所有的非想非非想處,他進入了想受滅盡定。這是第八解脫。 “阿難,這些就是八解脫了。
175. “阿難,有一次,我在優樓頻螺的尼連禪河邊初得無上正等正覺,逗留在牧羊人的榕樹下時,邪惡者魔羅走來我那裏,站在一邊,然後對我說: ‘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阿難,邪惡者魔羅說了這番話後,我對他說:
‘邪惡者,在我的比丘弟子還沒有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時;在我的比丘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未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時;在我的比丘弟子未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時;我不會入滅。
‘邪惡者,在我的比丘尼弟子……
‘邪惡者,在我的優婆塞弟子……
‘邪惡者,在我的優婆夷弟子沒有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時;在我的優婆夷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未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時;在我的優婆夷弟子未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時;我不會入滅。
‘邪惡者,在我的梵行沒有流行,沒有興盛,沒有廣泛流傳,沒有遍及眾人時;在我的梵行沒有人宣說時;我不會入滅。’
176. “阿難,今天在遮巴羅廟邪惡者魔羅走來我那裏,站在一邊,然後對我說: ‘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比丘弟子還沒有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時;在我的比丘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未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時;在我的比丘弟子未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時;我不會入滅。” 大德,現在世尊的比丘弟子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了;現在世尊的比丘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了;現在世尊的比丘弟子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了。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比丘尼弟子……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優婆塞弟子……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優婆夷弟子沒有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時;在我的優婆夷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未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時;在我的優婆夷弟子未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時;我不會入滅。” 大德,現在世尊的優婆夷弟子聰慧、成熟、自信、多聞、持法、法隨法行、正向、依法而行了;現在世尊的優婆夷弟子學了老師的教法後,能向人講解、宣說、教導、建立、揭示、分析、清楚解釋了;現在世尊的優婆夷弟子能以正法來駁斥錯誤的見解,駁斥之後,宣說非凡的法義了。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大德,這句話曾出自世尊的口: “邪惡者,在我的梵行沒有流行,沒有興盛,沒有廣泛流傳,沒有遍及眾人時;在我的梵行沒有人宣說時;我不會入滅。” 大德,現在世尊的梵行流行、興盛、廣泛流傳、遍及眾人了;現在世尊的梵行有人宣說了。大德,請世尊現在入滅,請善逝現在入滅;現在是世尊入滅的時候了。’
177. “阿難,邪惡者魔羅說了這番話後,我對他說: ‘邪惡者,你不用操心。如來將在不久之後入滅。三個月之後,如來便會入滅。’ “阿難,如來今天在遮巴羅廟有念、有覺知地捨棄了壽行。”
Ānandayācanakathā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阿難尊者對他說: “大德,為了許多眾生的利益,為了許多眾生的快樂;為了悲憫世間,為了天和人的福祉、利益和快樂;請世尊活在世上一劫,請善逝活在世上一劫。” “阿難,不。不要請求世尊,現在不是請求世尊的時候。” 阿難尊者第二次對世尊說…… “阿難,不。不要請求世尊,現在不是請求世尊的時候。” 阿難尊者第三次對世尊說: “大德,為了許多眾生的利益,為了許多眾生的快樂;為了悲憫世間,為了天和人的福祉、利益和快樂;請世尊活在世上一劫,請善逝活在世上一劫。”
“阿難,你對如來的覺悟有沒有敬信呢?” “大德,有。” “阿難,那你為什麼煩擾如來三次呢?” “大德,我曾在世尊面前聽過,曾在世尊面前受教: ‘阿難,如果一個人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他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阿難,如來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如來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 ” “阿難,你有沒有敬信呢?” “大德,有。” “阿難,這是你的過錯,這是你的過失。你不能明白如來明顯的用意、明顯的提示,沒有這樣請求如來: ‘為了許多眾生的利益,為了許多眾生的快樂;為了悲憫世間,為了天和人的福祉、利益和快樂;請世尊活在世上一劫,請善逝活在世上一劫。’ 阿難,在當時如果你請求如來兩次,如來都會拒絕;如果你作出第三次請求,如來便會答應你的請求。阿難,這是你的過錯,這是你的過失。
179. “阿難,有一次我住在王舍城靈鷲山,在那裏我也有對你說: ‘阿難,王舍城是一個怡人的地方,靈鷲山是一個怡人的地方。阿難,如果一個人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他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阿難,如來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如來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 阿難,你不能明白如來明顯的用意、明顯的提示,沒有這樣請求如來: ‘為了許多眾生的利益,為了許多眾生的快樂;為了悲憫世間,為了天和人的福祉、利益和快樂;請世尊活在世上一劫,請善逝活在世上一劫。’ 阿難,在當時如果你請求如來兩次,如來都會拒絕;如果你作出第三次請求,如來便會答應你的請求。阿難,這是你的過錯,這是你的過失。
180. “阿難,有一次我住在王舍城喬答摩榕樹園……王舍城盜賊崖……王舍城毗富羅山七葉窟……王舍城仙人山黑石……王舍城尸陀林蛇頭山坡……王舍城多頗達園……王舍城竹園松鼠飼餵處……王舍城耆婆芒果林……阿難,有一次我住在王舍城母胎鹿野苑。 “在那裏我也有對你說: ‘阿難,王舍城是一個怡人的地方,靈鷲山、喬答摩榕樹園、盜賊崖、毗富羅山七葉窟、仙人山黑石、尸陀林蛇頭山坡、多頗達園、竹園松鼠飼餵處、耆婆芒果林、母胎鹿野苑是怡人的地方。 ‘阿難,如果一個人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他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阿難,如來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如來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 阿難,你不能明白如來明顯的用意、明顯的提示,沒有這樣請求如來: ‘為了許多眾生的利益,為了許多眾生的快樂;為了悲憫世間,為了天和人的福祉、利益和快樂;請世尊活在世上一劫,請善逝活在世上一劫。’ 阿難,在當時如果你請求如來兩次,如來都會拒絕;如果你作出第三次請求,如來便會答應你的請求。阿難,這是你的過錯,這是你的過失。
181. “阿難,有一次我住在毗舍離優提那廟,在那裏我也有對你說: ‘阿難,毗舍離是一個怡人的地方,優提那廟是一個怡人的地方。阿難,如果一個人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他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阿難,如來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如來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 阿難,你不能明白如來明顯的用意、明顯的提示,沒有這樣請求如來: ‘為了許多眾生的利益,為了許多眾生的快樂;為了悲憫世間,為了天和人的福祉、利益和快樂;請世尊活在世上一劫,請善逝活在世上一劫。’ 阿難,在當時如果你請求如來兩次,如來都會拒絕;如果你作出第三次請求,如來便會答應你的請求。阿難,這是你的過錯,這是你的過失。
182. “阿難,有一次我住在毗舍離喬答摩廟……毗舍離七芒果廟……毗舍離多子廟……毗舍離沙蘭達達廟…… “阿難,今天我在遮巴羅廟這裏對你說: ‘阿難,毗舍離是一個怡人的地方,優提那廟、喬答摩廟、七芒果廟、多子廟、沙蘭達達廟、遮巴羅廟是怡人的地方。阿難,如果一個人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他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阿難,如來修習四神足;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如來可隨自己的意欲,活上一劫或一劫多些。’ 阿難,你不能明白如來明顯的用意、明顯的提示,沒有這樣請求如來: ‘為了許多眾生的利益,為了許多眾生的快樂;為了悲憫世間,為了天和人的福祉、利益和快樂;請世尊活在世上一劫,請善逝活在世上一劫。’ 阿難,在當時如果你請求如來兩次,如來都會拒絕;如果你作出第三次請求,如來便會答應你的請求。阿難,這是你的過錯,這是你的過失。
183. “阿難,我不是曾經對你說過嗎,所有我們的至親和喜愛的事物都會變化,都會消逝,都會和我們分離;要這些事物不變化,不消逝,不和我們分離是沒有可能的。阿難,任何生、有、眾緣和合的事物都是敗壞法,要它不敗壞是沒有可能的。阿難,如來已經終止、放下、去掉、除卻、捨棄了壽行,如來已經說出: ‘如來將在不久之後入滅。三個月之後,如來便會入滅。’ 沒可能要如來為活命而食言。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大林尖頂講堂。”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大林尖頂講堂,到了之後,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你去叫所有住在毗舍離一帶的比丘到大堂聚集。” “大德,是的。”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後,便叫所有住在毗舍離一帶的比丘到大堂聚集。之後,他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站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比丘僧團已經聚集好了。如果世尊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184. 於是世尊前往大堂,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比丘說: “比丘們,我從無比智13所證得的法已對你們宣說,你們要好好學習,要接近、培育和修習;這樣的話梵行便會長久延續下去,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利益,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快樂,能悲憫世間,為天和人帶來福祉、利益和快樂。比丘們,我從無比智所證得的法是什麼呢?是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比丘們,這些就是我從無比智所證得的法,你們要好好學習,要接近、培育和修習;這樣的話梵行便會長久延續下去,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利益,能為許多眾生帶來快樂,能悲憫世間,為天和人帶來福祉、利益和快樂。”
185. 這時候,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我現在對你們說,行是衰敗法,你們要不放逸地修行取證。如來將在不久之後入滅。三個月之後,如來便會入滅。” 世尊.善逝.導師說了這番話後,接著再說:
“我今已年邁, 生命何短少,
將捨汝而去, 汝應自依止。
正念不放逸, 比丘持淨戒,
專心而思惟, 常隨護自心。
法與律之中, 不放逸而住,
捨輪迴生死, 苦惱得止息。”
第三誦完
Nāgāpalokitaṃ
186. 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毗舍離化食。在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返回來。他像大象那樣觀看毗舍離14,然後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這是如來最後一次看毗舍離了。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賓達村。”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賓達村。世尊住在賓達村。
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四種法,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這四種法是什麼呢?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聖者之戒,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聖者之定,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聖者之慧,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 “比丘們,因為不覺悟、不洞悉聖者之解脫,所以我和你們長期輪迴生死。 “比丘們,因為現在我覺悟、洞悉聖者之戒,覺悟、洞悉聖者之定,覺悟、洞悉聖者之慧,覺悟、洞悉聖者之解脫,所以我截斷了有愛,盡除了有因,從此不再受後有。” 世尊.善逝.導師說了以上的話後,再說以下偈頌:
“聖者戒定慧, 及無上解脫;
聞名喬答摩, 覺悟此等法。
佛證此法已, 教化諸比丘。
導師得離苦, 具眼者滅盡。”
世尊住在賓達村的時候,常對比丘說的,是有關戒、有關定、有關慧的教法──戒成熟時便得定,是大果報、大利益;定成熟時便得慧,是大果報、大利益;慧成熟時心便能徹底解脫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
Catumahāpadesakathā
187. 世尊在賓達村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呵提村。” …… ……芒果村…… ……閻浮村…… 世尊在閻浮村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波伽城。”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波伽城。 世尊住在波伽城的阿難廟。在那裏,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我要說四大教法15,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188. “比丘們,如果有一位比丘說: ‘賢友,我曾在佛陀跟前聽聞及受持這些法、這些律、這些導師的教誡。’ 比丘們,首先不要對這位比丘的說話隨喜,也不要排斥,好好地記著這些字句,然後和經核對,和律比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不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不是佛陀的說話,這位比丘受持錯誤。因此應該捨棄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是佛陀的說話,這位比丘受持正確。比丘們,這是第一大教法,你們應要受持。
“比丘們,再者,如果有一位比丘說: ‘在某住處有僧團和著名的長老住在那裏。我曾在那個僧團聽聞及受持這些法、這些律、這些導師的教誡。’ 比丘們,首先不要對這位比丘的說話隨喜,也不要排斥,好好地記著這些字句,然後和經核對,和律比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不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不是佛陀的說話,那個僧團受持錯誤。因此應該捨棄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是佛陀的說話,那個僧團受持正確。比丘們,這是第二大教法,你們應要受持。
“比丘們,再者,如果有一位比丘說: ‘在某住處有幾位多聞、熟誦阿含16、持法、持律、持論母的長老比丘住在那裏。我曾在那些長老跟前聽聞及受持這些法、這些律、這些導師的教誡。’ 比丘們,首先不要對這位比丘的說話隨喜,也不要排斥,好好地記著這些字句,然後和經核對,和律比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不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不是佛陀的說話,那些長老受持錯誤。因此應該捨棄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是佛陀的說話,那些長老受持正確。比丘們,這是第三大教法,你們應要受持。
“比丘們,再者,如果有一位比丘說: ‘在某住處有一位多聞、熟誦阿含、持法、持律、持論母的長老比丘住在那裏。我曾在那位長老跟前聽聞及受持這些法、這些律、這些導師的教誡。’ 比丘們,首先不要對這位比丘的說話隨喜,也不要排斥,好好地記著這些字句,然後和經核對,和律比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不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不是佛陀的說話,那位長老受持錯誤。因此應該捨棄它。如果在和經核對、和律比較時相符,便可得出一個結論:肯定這是佛陀的說話,那位長老受持正確。比丘們,這是第四大教法,你們應要受持。 “比丘們,這些就是四大教法了,你們應要受持。”
世尊住在波伽城阿難廟的時候,常對比丘說的,是有關戒、有關定、有關慧的教法──戒成熟時便得定,是大果報、大利益;定成熟時便得慧,是大果報、大利益;慧成熟時心便能徹底解脫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
Kammāraputtacundavatthu
189. 世尊在波伽城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波婆。”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波婆。世尊住在波婆純陀.鐵匠17子的芒果園。 純陀.鐵匠子聽到世尊到來波婆自己的芒果園的消息。他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為純陀.鐵匠子說法,對他開示,對他教導,使他景仰,使他歡喜。 純陀.鐵匠子因世尊的說法而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他對世尊說: “大德,願世尊和比丘僧團明天接受我的食物。” 世尊保持沈默以表示接受供養。 純陀.鐵匠子知道世尊接受邀請後,便起座,向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離去。
純陀.鐵匠子在黎明的時候,吩咐在自己的住所準備美味的硬食物和軟食物,還有很多木耳18,然後使人通知世尊: “大德,現在食物已經準備好了。” 於是,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和比丘僧團一起前往純陀.鐵匠子的住所。世尊去到後,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純陀.鐵匠子說: “純陀,把所有木耳給我,把其餘所有硬食物和軟食物給比丘僧團。” 純陀.鐵匠子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他把所有木耳給世尊,把其餘所有硬食物和軟食物給比丘僧團。 世尊對純陀.鐵匠子說: “純陀,把所有剩下的木耳埋入地下。除了如來之外,我看不見在世間上有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國王、人等能消受這些食物。” 純陀.鐵匠子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他把所有剩下的木耳埋入地下,然後回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世尊為純陀.鐵匠子說法,使他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然後起座離去。
190. 世尊吃了純陀.鐵匠子的食物,得了很重的病,他排血,生起強烈的痛楚,有性命危險。世尊保持念和覺知,忍受這些痛楚而不受困擾。 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拘尸那羅。”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此是我所聞: 受純陀食物,
智者得重病, 幾近於殞命。
受用木耳後,
導師重疾生;
世尊帶病說:
“前往拘尸城。”
Pānīyāharaṇaṃ
191. 世尊離開道路走到一棵樹下,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過來,替我把大衣摺為四疊。阿難,我很疲倦,要坐下來。”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之後把大衣摺為四疊。 世尊坐在為他預備好的座位上,然後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過來,替我取水。阿難,我很口渴,想要喝水。”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阿難尊者對他說: “大德,現在有大約五百輛牛車過河,這條少水的河被車輪輾得充滿泥濘和混濁。大德,在不遠的地方就是迦俱陀河,河水清淨、清甜、清涼、清澈,有美麗的河岸,十分怡人。世尊可以去那裏喝水,也可以去浸涼肢體。”
世尊第二次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過來,替我取水。阿難,我很口渴,想要喝水。” 阿難尊者第二次對世尊說: “大德,現在有大約五百輛牛車過河,這條少水的河被車輪輾得充滿泥濘和混濁。大德,在不遠的地方就是迦俱陀河,河水清淨、清甜、清涼、清澈,有美麗的河岸,十分怡人。世尊可以去那裏喝水,也可以去浸涼肢體。”
世尊第三次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過來,替我取水。阿難,我很口渴,想要喝水。”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之後拿起缽去小河。當阿難尊者去到小河的時候,被車輪輾得充滿泥濘和混濁的河水變得清澈、清淨、不再混濁。 這時候,阿難尊者心想: “真稀奇!從沒有發生過!如來有大能力,大威力;當我來到時,被車輪輾得充滿泥濘和混濁的河水變得清澈、清淨、不再混濁!” 他用缽取了水,回到世尊那裏,之後對世尊說: “大德,真稀奇!大德,從沒有發生過!如來有大能力,大威力;當我去到小河的時候,被車輪輾得充滿泥濘和混濁的河水變得清澈、清淨、不再混濁!讓世尊飲水,讓善逝飲水。” 於是,世尊飲水。
Pukkusamallaputtavatthu
192. 這時候,阿羅邏.迦藍19的弟子畢俱沙.武士子從拘尸那羅前往波婆,他在道路上行走。 畢俱沙.武士子看見世尊坐在樹下,便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真稀奇!大德,從沒有發生過!大德,遊方者能夠這樣寂靜地安住下來! “大德,在以前,阿羅邏.迦藍離開道路走到一棵樹下午休,有大約五百輛牛車接近他身邊經過。那時候,有一個人在那些牛車後面走路,他去到阿羅邏.迦藍那裏,對他說: ‘大德,你看見五百輛牛車經過嗎?’ “ ‘賢友,我沒有看見。’ “ ‘大德,你聽見牛車經過的聲音嗎?’ “ ‘賢友,我沒有聽見那些聲音。’ “ ‘大德,你睡著覺嗎?’ “ ‘賢友,我不是睡著覺。’ “ ‘大德,你有知覺嗎?’ “ ‘賢友,是的。’ “ ‘大德,你有知覺,不是睡著覺,但五百輛牛車接近身邊經過也看不見、聽不見。大德,你的大衣不是染滿了塵土嗎?’ “ ‘賢友,是的。’ “大德,於是這個人心想: ‘真稀奇!從沒有發生過!遊方者能夠這樣寂靜地安住下來;他有知覺,不是睡著覺,五百輛牛車接近身邊經過也看不見、聽不見!’ 他對阿羅邏.迦藍表達深信,然後離去。”
193. “畢俱沙,你認為哪樣比較難做到呢?一個人有知覺,不是睡著覺,五百輛牛車接近身邊經過也看不見、聽不見;還是一個人有知覺,不是睡著覺,雨下得嘩啦嘩啦作響,閃電和打雷也看不見、聽不見?” “大德,不要說五百輛牛車看不見、聽不見,即使六百、七百以至十萬輛牛車看不見、聽不見也難不過一個人有知覺,不是睡著覺,雨下得嘩啦嘩啦作響,閃電和打雷也看不見、聽不見。”
“畢俱沙,有一次我住在阿偷摩的打穀場。那時候雨下得嘩啦嘩啦作響,閃電和打雷,雷電劈死了打穀場的農夫兩兄弟和四頭牛。畢俱沙,當時很多人從阿偷摩去到農夫兩兄弟和四頭牛被劈死那裏。 “畢俱沙,那時候我從打穀場出來,在閘口空曠的地方行禪。有一個人從眾人之中走來我那裏,對我作禮,站在一邊,之後我問這個人: “ ‘賢友,為什麼眾人聚集在一起呢?’ “ ‘大德,之前雨下得嘩啦嘩啦作響,閃電和打雷,雷電劈死了農夫兩兄弟和四頭牛,所以現在眾人在這裏聚集一起。大德,當時你在哪裏呢?’ “ ‘賢友,我就在這裏。’ “ ‘大德,你看見當時的情形嗎?’ “ ‘賢友,我沒有看見。’ “ ‘大德,你聽見那些聲音嗎?’ “ ‘賢友,我沒有聽見那些聲音。’ “ ‘大德,你睡著覺嗎?’ “ ‘賢友,我不是睡著覺。’ “ ‘大德,你有知覺嗎?’ “ ‘賢友,是的。’ “ ‘大德,你有知覺,不是睡著覺,但雨下得嘩啦嘩啦作響,閃電和打雷,雷電劈死了農夫兩兄弟和四頭牛也看不見、聽不見?’ “ ‘賢友,是的。’
“畢俱沙,於是這個人心想: ‘真稀奇!從沒有發生過!遊方者能夠這樣寂靜地安住下來;他有知覺,不是睡著覺,雨下得嘩啦嘩啦作響,閃電和打雷,雷電劈死了農夫兩兄弟和四頭牛也看不見、聽不見!’ 他對我表達深信,向我作禮,對我右繞,然後離去。”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畢俱沙.武士子對他說: “大德,所有我對阿羅邏.迦藍的淨信都讓它被大風吹散,都讓它被河水的急流沖走。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大德,我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世尊接受我為優婆塞,從現在起,直至命終,終生皈依!”
194. 畢俱沙.武士子對下人說: “過來,你拿一雙金色的細滑披肩給我。” 下人回答畢俱沙.武士子: “主人,是的。” 之後拿來一雙金色的細滑披肩。 於是畢俱沙.武士子把一雙披肩供養世尊,並說: “大德,世尊悲憫,願大德接受我這雙金色的細滑披肩。” “畢俱沙,既然這樣,你給我披上一件,給阿難披上一件吧。” 畢俱沙.武士子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之後給世尊披上一件,給阿難披上一件。 世尊為畢俱沙.武士子說法,對他開示,對他教導,使他景仰,使他歡喜。畢俱沙.武士子因世尊的說法而得到開示,得到教導,感到景仰,感到歡喜。他起座,向世尊作禮,右繞世尊,然後離去。
195. 畢俱沙.武士子離去不久,阿難尊者把自己的披肩披在世尊身上。這時候,在世尊身上一雙金色的細滑披肩似乎變得失去光澤。 於是阿難尊者對世尊說: “大德,真稀奇!大德,從沒有發生過!大德,如來的膚色這麼清淨、這麼明晰,在世尊身上一雙金色的細滑披肩似乎變得失去光澤!” “阿難,正是這樣。阿難,有兩次如來的膚色是特別清淨、特別明晰的。哪兩次呢?阿難,一次是如來覺悟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一次是如來進入無餘湼槃界的時候。阿難,這兩次如來的膚色是特別清淨、特別明晰的。 “阿難,今天後夜時分,如來將會在拘尸那羅武士子的優波跋多那娑羅林雙樹中間入滅。阿難,來吧,我們一起去迦俱陀河。”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披上金披肩, 畢俱沙所供;
導師金色身, 散發明亮光。
196.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前往迦俱陀河。世尊去到迦俱陀河後,走進河裏沐浴和喝水,之後上岸去到一個芒果園,他對純陀迦尊者說: “純陀迦,過來,替我把大衣摺為四疊。純陀迦,我很疲倦,要躺下來。”
純陀迦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之後把大衣摺為四疊。 世尊右側睡獅子臥,一隻腳比另一隻腳高些20,有念和覺知,心裏知道什麼時候要起來。純陀迦尊者在世尊前面坐下來。
佛陀大導師, 前往迦俱河;
河水清又甜, 兼且甚清澈。;
導師疲憊身, 浸入於水中;
如來在世間, 最勝無倫匹。
沐浴飲水已, 導師從水出;
旁有比丘眾, 導師在其中。
世尊大導師, 宣講正法者,
世尊大仙人, 前往芒果園。
世尊大導師, 吩咐純陀迦,
將衣摺四疊, 欲躺臥休息。
純陀迦比丘, 聞佛吩咐已,
隨即為世尊, 將衣摺四疊。
導師疲憊身, 躺下來休息;
純陀迦比丘, 坐在世尊前。
197. 這時候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可能有人會對純陀.鐵匠子說這樣的話而使他生起懊悔: ‘純陀賢友,你沒有得著,這是你的錯失,如來最後吃了你的食物便入滅。’ “阿難,應這樣清除純陀.鐵匠子的懊悔,為他說: ‘賢友,你有得著,這是你的得益,如來最後吃了你的食物便入滅。純陀賢友,我曾在世尊跟前聽聞及受持,有兩次食物布施同樣有很大的果、很大的報,比起其他的食物布施有更大的果報、更大的利益。哪兩次呢?一次是吃了那些食物,如來覺悟無上正等正覺;一次是吃了那些食物,如來進入無餘湼槃界。這兩次食物布施同樣有很大的果、很大的報,比起其他的食物布施有更大的果報、更大的利益。賢者純陀.鐵匠子所造的業能帶來長壽、美貌、快樂、名聲、生天、為王。’ “阿難,應這樣清除純陀.鐵匠子的懊悔。” 這時世尊有感而發,說出感興偈:
“布施積福德,
節制息怨對,
善人捨惡法,
息滅貪瞋癡。”
第四阿羅邏方廣誦完
Yamakasālā
198. 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來吧,我們一起渡過熙連禪河,去拘尸那羅武士子的優波跋多那娑羅林。”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世尊便和人數眾多的比丘僧團一起渡過熙連禪河,前往拘尸那羅武士子的優波跋多那娑羅林。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過來,替我在雙娑羅樹中間舖床,頭向北方21。阿難,我很疲倦,要躺下來。”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之後在雙娑羅樹中間舖床,頭向北方。於是世尊右側睡獅子臥,一隻腳比另一隻腳高些,有念和覺知。
這時不是開花的時候,但雙娑羅樹充滿了盛開的花,紛紛散落在如來身上以供養如來;天上的曼陀羅花在天空中飄下,紛紛散落在如來身上以供養如來;天上的檀香粉在天空中飄下,紛紛散落在如來身上以供養如來;天上的音樂在天空中響起以供養如來;天上的歌聲在天空中響起以供養如來。
199. 這時候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這時不是開花的時候,但雙娑羅樹充滿了盛開的花,紛紛散落在如來身上以供養如來;天上的曼陀羅花在天空中飄下,紛紛散落在如來身上以供養如來;天上的檀香粉在天空中飄下,紛紛散落在如來身上以供養如來;天上的音樂在天空中響起以供養如來;天上的歌聲在天空中響起以供養如來。 “阿難,以上不算是最高的照料、恭敬、尊重、供養或禮敬如來,如果一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或優婆夷進入正法,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依法而行,他就是對如來作出最高的照料、恭敬、尊重、供養。阿難,所以應這樣修學:進入正法,方向正確地進入正道,依法而行。”
Upavāṇatthero
200. 這時候優波婆那尊者站在世尊前面為世尊扇涼。世尊著他離去,對他說: “比丘,離去。不要站在我前面。” 阿難尊者心想: “這位優波婆那尊者長期做世尊的侍者,常在世尊跟前,常在世尊附近,但世尊在最後的時刻竟然著他離去,對他說: ‘比丘,離去。不要站在我前面。’ 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世尊著優波婆那尊者離去呢?” 於是阿難尊者對世尊說: “大德,這位優波婆那尊者長期做世尊的侍者,常在世尊跟前,常在世尊附近,但世尊在最後的時刻竟然著他離去,對他說: ‘比丘,離去。不要站在我前面。’ 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世尊著優波婆那尊者離去呢?” “阿難,幾乎所有十方世界的天神都來看如來。在娑羅林方圓十二由旬這個範圍之內連馬毛端也放不下,都被大勢力的天神所擠滿。阿難,天神叫嚷: ‘我們從很遠的地方來看如來。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在世間出現是很稀有的事情,在今天晚上後夜時分,如來將會入滅,但這位大勢力的比丘站在世尊前面遮擋著,使我們看不見如來最後的時刻。’ 阿難,天神在叫嚷。”
201. “大德,在世尊心裏所看見的天神是怎麼樣的呢?” “阿難,一些在天空的天神,以天空為地想。有的弄亂頭髮在痛泣;有的緊抱雙臂在痛泣;有的從石上跳下,在地上滾來滾去。他們叫嚷: ‘世尊太快入滅了!善逝太快入滅了!世間的眼睛太快消失了!’
“阿難,一些在地上的天神,以地為地想。有的弄亂頭髮在痛泣;有的緊抱雙臂在痛泣;有的從石上跳下,在地上滾來滾去。他們叫嚷: ‘世尊太快入滅了!善逝太快入滅了!世間的眼睛太快消失了!’
一些離了貪著的天神,他們具有念和覺知,明白到行是無常的,要世尊不入滅是不可能的。”
Catusaṃvejanīyaṭṭhānāni
202. “大德,以前各方的比丘在雨季安居之後,有機會來看如來及受人敬重的大比丘。大德,世尊離去後,我們便沒有這個機會了。”
“阿難,有四個使人敬仰的地方,有敬信的人應去朝禮。這四個是什麼地方呢? “阿難,如來出生之處是使人敬仰的地方,有敬信的人應去朝禮。 “阿難,如來覺悟無上正等正覺之處是使人敬仰的地方,有敬信的人應去朝禮。 “阿難,如來轉無上法輪之處是使人敬仰的地方,有敬信的人應去朝禮。 “阿難,如來進入無餘湼槃界之處是使人敬仰的地方,有敬信的人應去朝禮。 “阿難,這些就是四個使人敬仰的地方了。有敬信的人應去朝禮。
阿難,有敬信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去到這四個地方,心裏便會想起: ‘這就是如來出生之處了。’ ‘這就是如來覺悟無上正等正覺之處了。’ ‘這就是如來轉無上法輪之處了。’ ‘這就是如來進入無餘湼槃界之處了。’ “阿難,任何人以淨信心來朝禮塔寺,他們在身壞命終之後,將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Ānandapucchākathā
203. “大德,對於婦女,我們應怎樣做呢?” “阿難,不要看她們。” “大德22,在看見她們的時候,我們應怎樣做呢?” “阿難,不要和她們談話。” “大德,在和她們談話的時候,我們應怎樣做呢?” “阿難,應要保持念。”
204. “大德,對於如來舍利,我們應怎樣做呢?” “阿難,供養如來舍利的事情不用你們操心,你們應為最高的目標而努力,為最高的目標而修習,為最高的目標而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阿難,有智慧的剎帝利、有智慧的婆羅門、有智慧的居士對如來有很深的淨信,他們將會做供養如來舍利的事情。”
205. “大德,如來舍利怎樣處理呢?” “阿難,處理如來舍利就跟處理轉輪王舍利那樣。” “大德,轉輪王舍利是怎樣處理的呢?” “阿難,先用潔淨的布包裹轉輪王舍利,再用綿布來包裹,再用潔淨的布來包裹,就是這樣用五百層潔淨的布和五百層綿布來包裹轉輪王舍利,然後把它放進一個盛滿油的鐵棺之中,蓋上鐵棺蓋,用各種香木來火化,最後在繁盛的大路興建轉輪王塔。阿難,這就是處理轉輪王舍利的方法了。 “阿難,處理如來舍利就跟處理轉輪王舍利那樣。在繁盛的大路興建如來塔,人們在那裏獻花環、燃香、髹漆、作禮或生起淨信心,他們將會長期得到利益和快樂。
Thūpārahapuggalo
206. “阿難,有四種人應要為他興建塔。哪四種人呢? “如來.阿羅漢.等正覺、辟支佛、如來的弟子、轉輪王。
“阿難,是什麼原因應為如來.阿羅漢.等正覺興建塔呢?阿難,人們看見塔後,心想: ‘這就是世尊.阿羅漢.等正覺的塔了。’ 他們會生起淨信心。他們對塔有了淨信心,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阿難,這就是應為如來.阿羅漢.等正覺興建塔的原因了。
“阿難,是什麼原因應為辟支佛興建塔呢?阿難,人們看見塔後,心想: ‘這就是辟支佛的塔了。’ 他們會生起淨信心。他們對塔有了淨信心,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阿難,這就是應為辟支佛興建塔的原因了。
“阿難,是什麼原因應為如來的弟子興建塔呢?阿難,人們看見塔後,心想: ‘這就是如來弟子的塔了。’ 他們會生起淨信心。他們對塔有了淨信心,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阿難,這就是應為如來的弟子興建塔的原因了。
“阿難,是什麼原因應為轉輪王興建塔呢?阿難,人們看見塔後,心想: ‘這就是轉輪王的塔了。’ 他們會生起淨信心。他們對塔有了淨信心,在身壞命終之後,會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阿難,這就是應為轉輪王興建塔的原因了。 “阿難,這些就是四種應要為他興建塔的人了。”
Ānandaacchariyadhammo
207. 這時候阿難尊者走進住所,依著門楣,站著來哭泣,心想: “我的導師對我有悲憫心,他將入滅了,但我還是一個學人,還需要修學。” 這時候世尊問比丘: “比丘們,阿難在哪裏呢?” “大德,阿難尊者走進住所,依著門楣,站著來哭泣。” 於是世尊對一位比丘說: “比丘,你過來,用我的名義對阿難說: ‘阿難賢友,導師叫你。’ ” 這位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之後去到阿難尊者那裏,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賢友,導師叫你。” 阿難尊者回答這位比丘: “賢友,是的。” 之後去到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然後坐在一邊。 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不。不要憂愁,不要悲傷。阿難,我不是曾經對你說過嗎,所有我們的至親和喜愛的事物都會變化,都會消逝,都會和我們分離;要這些事物不變化,不消逝,不和我們分離是沒有可能的。阿難,任何生、有、眾緣和合的事物都是敗壞法,要它不敗壞是沒有可能的。阿難,你長期為如來的利益和快樂著想,一心一意,以無量的慈心作身業、口業、意業來侍奉如來。阿難,你有功德。作出努力,不久你便會得到無漏。”
208. 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過去所有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都有一位最好的侍者,正如我有阿難那樣。將來所有的阿羅漢.等正覺.世尊都有一位最好的侍者,正如我有阿難那樣。 “比丘們,阿難是一位智者,他知道什麼是適當的時候讓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大臣、外道、外道的弟子去見如來。
209. “比丘們,阿難有四種稀有、難得的特質。這四種特質是什麼呢? “比丘們,如果比丘眾去見阿難,他們看見阿難時會感到高興;如果阿難對他們說法,他們會對阿難所說的法感到高興;當阿難說完法,靜默下來時,他們會想阿難再說多些。 “比丘們,如果比丘尼眾去見阿難…… “比丘們,如果優婆塞眾去見阿難…… “比丘們,如果優婆夷眾去見阿難,她們看見阿難時會感到高興;如果阿難對她們說法,她們會對阿難所說的法感到高興;當阿難說完法,靜默下來時,她們會想阿難再說多些。
“比丘們,轉輪王有四種稀有、難得的特質。 “比丘們,如果剎帝利眾去見轉輪王,他們看見轉輪王時會感到高興;如果轉輪王對他們說話,他們會對轉輪王所說的話感到高興;當轉輪王說完話,靜默下來時,他們會想轉輪王再說多些。 “比丘們,如果婆羅門眾去見轉輪王…… “比丘們,如果居士眾去見轉輪王…… “比丘們,如果沙門眾去見轉輪王,他們看見轉輪王時會感到高興;如果轉輪王對他們說話,他們會對轉輪王所說的話感到高興;當轉輪王說完話,靜默下來時,他們會想轉輪王再說多些。 “比丘們,就像轉輪王那樣,阿難有四種稀有、難得的特質。 “比丘們,如果比丘眾去見阿難,他們看見阿難時會感到高興;如果阿難對他們說法,他們會對阿難所說的法感到高興;當阿難說完法,靜默下來時,他們會想阿難再說多些。 “比丘們,如果比丘尼眾去見阿難…… “比丘們,如果優婆塞眾去見阿難…… “比丘們,如果優婆夷眾去見阿難,她們看見阿難時會感到高興;如果阿難對她們說法,她們會對阿難所說的法感到高興;當阿難說完法,靜默下來時,她們會想阿難再說多些。 “比丘們,這些就是阿難四種稀有、難得的特質了。”
Mahāsudassanasuttadesanā
210.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阿難尊者對他說: “大德,請世尊不要在這個小城市、荒蕪的城市、不重要的城市入滅。大德,有其他大城市如瞻波、王舍城、舍衛城、沙祇多、拘睒彌、波羅奈等,請世尊在那裏入滅,那裏有很多富有的剎帝利、富有的婆羅門、富有的居士對如來有很深的淨信,他們會供養如來舍利。” “阿難,不要這樣說。阿難,不要說這裏是個小城市、荒蕪的城市、不重要的城市。
“阿難,從前有個轉輪法王稱為大善見。法王征服四方國土,擁有七寶。阿難,拘尸那羅這裏就是當時大善見王的國都,稱為拘舍婆提。國都由東至西闊十二由旬,由南至北長七由旬。 “阿難,拘舍婆提國都富庶、繁榮、人口眾多、食物充足。阿難,天神有一個稱為阿荼槃多的國都,那裏富庶、繁榮、夜叉眾多、食物充足。阿難,就像阿荼槃多那樣,拘舍婆提國都富庶、繁榮、人口眾多、食物充足。 “阿難,拘舍婆提國都日夜離不開十種聲音:象聲、馬聲、車聲、大鼓聲、小鼓聲、琴聲、歌聲、鈸聲、鑼聲、喚人飲食聲。
“阿難,你入去拘尸那羅,通知拘尸那羅的武士子: ‘婆舍多23,今天後夜時分如來將會入滅。婆舍多,趕快去!婆舍多,趕快去!不要過後因在自己的地方看不見如來最後一刻而懊悔。’ ”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於是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和另一人24入拘尸那羅。
Mallānaṃ vandanā
211. 這時候,拘尸那羅的武士子聚集在聚集堂裏處理一些事務。阿難去到拘尸那羅武士子的聚集堂,通知拘尸那羅的武士子: “婆舍多,今天後夜時分如來將會入滅。婆舍多,趕快去!婆舍多,趕快去!不要過後因在自己的地方看不見如來最後一刻而懊悔。” 聽了阿難尊者的說話後,武士子和他們的妻子、兒子、媳婦都感到痛惜和傷心,內心充滿苦惱。他們有些人弄亂頭髮在痛泣;有些人緊抱雙臂在痛泣;有些人從石上跳下,在地上滾來滾去。他們叫嚷: “世尊太快入滅了!善逝太快入滅了!世間的眼睛太快消失了!” 武士子和他們的妻子、兒子、媳婦帶著痛惜和傷心,內心充滿苦惱地前往優波跋多那娑羅林,去到阿難尊者那裏。 阿難尊者心想: “如果我讓拘尸那羅的武士子一個跟一個地頂禮世尊,到這晚完結時他們也不能頂禮完。不如我安排拘尸那羅的武士子一家人跟一家人地頂禮世尊吧。” 於是阿難尊者安排拘尸那羅的武士子一家人跟一家人地頂禮世尊。他逐一稱喚: “大德,這是某某姓名的武士子,跟他的妻子、兒女、親友等眾人一起頂禮世尊雙足。” 阿難尊者用這個方法,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在初夜時分頂禮完世尊。
Subhaddaparibbājakavatthu
212. 這時候有一位稱為須跋陀的遊方者住在拘尸那羅。他聽到喬答摩沙門將會在當天後夜時分入滅的消息,於是心想: “我曾經聽過一些年長、祖師輩的遊方者交談,他們說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在世間出現是很罕有的。喬答摩沙門將會在今天後夜時分入滅。我的心裏有一個疑團,而我對喬答摩沙門有淨信,喬答摩沙門能夠幫助我,為我說法,驅除我心裏的疑團。” 於是須跋陀遊方者前往武士子的優波跋多那娑羅林,去到阿難尊者那裏,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賢者,我曾經聽過一些年長、祖師輩的遊方者交談,他們說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在世間出現是很罕有的。喬答摩沙門將會在今天後夜時分入滅。我的心裏有一個疑團,而我對喬答摩沙門有淨信,喬答摩沙門能夠幫助我,為我說法,驅除我心裏的疑團。阿難賢者,我可否去見喬答摩沙門呢?” 須跋陀遊方者說了這番話後,阿難尊者對他說: “須跋陀賢友,不。不要煩擾如來,世尊很疲倦。” 須跋陀遊方者第二次…… 須跋陀遊方者第三次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賢者,我曾經聽過一些年長、祖師輩的遊方者交談,他們說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在世間出現是很罕有的。喬答摩沙門將會在今天後夜時分入滅。我的心裏有一個疑團,而我對喬答摩沙門有淨信,喬答摩沙門能夠幫助我,為我說法,驅除我心裏的疑團。阿難賢者,我可否去見喬答摩沙門呢?” 須跋陀遊方者說了這番話後,阿難尊者第三次對他說: “須跋陀賢友,不。不要煩擾如來,世尊很疲倦。”
213. 世尊聽到阿難尊者和須跋陀遊方者的談話,他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不。不要阻止須跋陀。阿難,讓須跋陀來見如來吧。須跋陀要問我的,都是為了想得究竟智而問,不是為了煩擾而問。無論他問什麼問題,我會為他解釋,他很快便會明白。” 於是須跋陀遊方者去到世尊那裏,和世尊互相問候,作了一番悅意的交談,然後坐在一邊。須跋陀遊方者對世尊說: “喬答摩賢者,一些沙門婆羅門如富蘭那.迦葉、末伽梨.拘舍梨、阿耆多.翅舍欽婆羅、波拘陀.迦旃延、散若耶.毗羅胝子、尼乾陀.若提子擁有教團,擁有教派,是教派的老師,為人所認知,有名望,是宗派的創立人,受很多人推崇;他們都宣稱自己得到最高的智慧。究竟他們全都得不到最高的智慧;還是一些得到,一些得不到呢?” “須跋陀,不。不要問這些事情。須跋陀,我將要為你說法,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須跋陀遊方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世尊說:
214. “須跋陀,在任何的法和律之中,如果找不到八正道便找不到沙門,找不到第二沙門、第三沙門、第四沙門25;在任何的法和律之中,如果找得到八正道便找得到沙門,找得到第二沙門、第三沙門、第四沙門。須跋陀,在這裏的法和律之中能找得到八正道,所以只有這裏才能找得到沙門,找得到第二沙門、第三沙門、第四沙門。其他的教法是沒有沙門的,缺乏沙門的。須跋陀,如果比丘生活在正道之中,世間是不會沒有阿羅漢的。
“我年二十九,
出家尋善法;
從出家至今,
多於五十年。
唯此有正法,
之外無沙門。
“沒有第二沙門、第三沙門、第四沙門。26其他的教法是沒有沙門的,缺乏沙門的。須跋陀,如果比丘生活在正道之中,世間是不會沒有阿羅漢的。”
215.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須跋陀遊方者對他說: “大德,妙極了!大德,妙極了!世尊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演說法義,就像把倒轉了的東西反正過來;像為受覆蓋的東西揭開遮掩;像為迷路者指示正道;像在黑暗中拿著油燈的人,使其他有眼睛的人可以看見東西。大德,我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比丘僧。願我能在世尊的座下出家,願我能受具足戒。” “須跋陀,以前曾是外道的人,想在這裏的法和律之中出家和受具足戒,是需要接受四個月觀察期的;過了四個月,比丘滿意的話,便接受他出家,授與他具足戒,讓他成為一位比丘。然而,每個人都不同,有些人是可以豁免的。” “大德,如果外道需要接受四個月觀察期的話,我可以接受四年觀察期,過了四年,比丘滿意的話,便接受我出家,授與我具足戒,讓我成為一位比丘。”
於是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既然這樣,幫他剃度出家吧。”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須跋陀遊方者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賢友,你們有得著。阿難賢友,你們有得益。你們生活在導師跟前。” 須跋陀遊方者在世尊座下出家,受具足戒。受具足戒不久,須跋陀尊者獨處、遠離、不放逸、勤奮、專心一意,不久便親身以無比智來體證這義理,然後安住在證悟之中。在家庭生活的人,出家過沒有家庭的生活,就是為了在現生之中完滿梵行,達成這個無上的目標。他自己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27。 須跋陀尊者成為另一位阿羅漢,他是最後一位世尊眼見的弟子。
第五熙連禪誦完
Tathāgatapacchimavācā
216. 世尊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可能你會這樣想: ‘導師的說話已經成為過去,我們沒有導師了。’ 阿難,不要這樣想。阿難,當我離去後,我所宣說的法和律就是你們的導師了。 “阿難,現在比丘之間互相以賢友這個稱謂來稱呼,在我離去之後便不應這樣了。阿難,長老比丘應以名字、族姓或賢友來稱呼年輕比丘,年輕比丘應以大德或尊者來稱呼長老比丘。 “阿難,在我離去後,可按僧團的意願廢除細小的戒。 “阿難,在我離去後,應向車匿比丘施行梵罰。” “大德,什麼是梵罰呢?” “阿難,無論車匿比丘想要什麼,想說什麼,比丘都不和他說話,不給他指示,不對他教誡。”
217. 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如果你們任何人對佛、法、僧、道或修行方法有疑惑或不清楚的地方,把問題提出來。不要過後因世尊在面前也沒有問而懊悔。”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比丘保持肅靜。 世尊第二次對比丘說…… 世尊第三次對比丘說: “比丘們,如果你們任何人對佛、法、僧、道或修行方法有疑惑或不清楚的地方,把問題提出來。不要過後因世尊在面前也沒有問而懊悔。” 比丘第三次保持肅靜。 這時候,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如果你是出於對導師的尊敬而不發問,把問題告訴同伴,叫他代你發問吧。”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比丘依然保持肅靜。 這時候,阿難尊者對世尊說: “大德,真稀有!大德,真難得!大德,我有這份淨信:在這個僧團裏,沒有一位比丘對佛、法、僧、道或修行方法有疑惑或不清楚的地方。” “阿難,你是出於淨信而說以上的說話。阿難,如來知道:在這個僧團裏,沒有一位比丘對佛、法、僧、道或修行方法有疑惑或不清楚的地方。阿難,這五百位比丘最低的一位都已得到入流果,不會墮落惡道,肯定會得到覺悟。”
218. 世尊對比丘說: “比丘們,我現在對你們說,行是衰敗法,你們要不放逸地修行取證。” 這是如來最後的說話。
Parinibbutakathā
219. 這時候,世尊進入初禪。他從初禪出,之後進入二禪。他從二禪出,之後進入三禪。他從三禪出,之後進入四禪。他從四禪出,之後進入空無邊處。他從空無邊處正受出,之後進入識無邊處。他從識無邊處正受出,之後進入無所有處。他從無所有處正受出,之後進入非想非非想處。他從非想非非想處正受出,之後進入想受滅盡定。
這時候,阿難尊者對阿那律陀尊者說: “阿那律陀大德,世尊入滅了。” “阿難賢友,世尊不是入滅,他是進入想受滅盡定。”
這時候,世尊從想受滅盡定正受出,進入非想非非想處。他從非想非非想處正受出,之後進入無所有處。他從無所有處正受出,之後進入識無邊處。他從識無邊處正受出,之後進入空無邊處。他從空無邊處正受出,之後進入四禪。他從四禪出,之後進入三禪。他從三禪出,之後進入二禪。他從二禪出,之後進入初禪。他從初禪出,之後進入二禪。他從二禪出,之後進入三禪。他從三禪出,之後進入四禪。他從四禪出,之後立刻入滅。
220. 當世尊入滅時,大地發生了使人恐懼、使人驚慌的震動,天上響起了震耳的雷聲。 當世尊入滅時,梵天.娑婆世界主說出以下偈頌:
“一切諸眾生, 皆會捨身命;
導師無倫匹, 今亦復如是;
正覺大勢力, 如來今入滅。”
“諸行皆無常, 是生滅之法;
止息生與死, 此是解脫樂。”
“無有出入息, 內心住不動,
牟尼已離欲, 常處於寂靜。
內心不懈怠, 承受諸病苦;
心解脫湼槃, 如燈盡火滅。”
“具足一切德, 等正覺入滅;
實使人恐懼, 實使人驚慌。”
224. 當世尊入滅時,還有貪著的比丘,有的緊抱雙臂在痛泣;有的從石上跳下,在地上滾來滾去。他們叫嚷: “世尊太快入滅了!善逝太快入滅了!世間的眼睛太快消失了!” 一些離了貪著的比丘,他們具有念和覺知,明白到行是無常的,要世尊不入滅是不可能的。
225. 這時候,阿那律陀尊者對比丘說: “賢友們,不。不要憂愁,不要悲傷。賢友們,世尊不是曾經對你們說過嗎,所有我們的至親和喜愛的事物都會變化,都會消逝,都會和我們分離;要這些事物不變化,不消逝,不和我們分離是沒有可能的。賢友們,任何生、有、眾緣和合的事物都是敗壞法,要它不敗壞是沒有可能的。賢友們,天神很激動呢。” “大德,在你心裏所看見的天神是怎麼樣的呢?”
“阿難賢友,一些在天空的天神,以天空為地想。有的弄亂頭髮在痛泣;有的緊抱雙臂在痛泣;有的從石上跳下,在地上滾來滾去。他們叫嚷: ‘世尊太快入滅了!善逝太快入滅了!世間的眼睛太快消失了!’ “阿難賢友,一些在地上的天神,以地為地想。有的弄亂頭髮在痛泣;有的緊抱雙臂在痛泣;有的從石上跳下,在地上滾來滾去。他們叫嚷: ‘世尊太快入滅了!善逝太快入滅了!世間的眼睛太快消失了!’ “一些離了貪著的天神,他們具有念和覺知,明白到行是無常的,要世尊不入滅是不可能的。” 阿那律陀尊者和阿難尊者用晚上餘下的時間互相談論佛法。
226. 之後,阿那律陀尊者對阿難尊者說: “阿難賢友,你入去拘尸那羅,通知拘尸那羅的武士子: ‘婆舍多,世尊入滅了。如果你們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 阿難尊者回答阿那律陀尊者: “大德,是的。” 於是,在上午,他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和另一人入拘尸那羅。 這時候,拘尸那羅的武士子聚集在聚集堂裏處理有關世尊入滅的事務。阿難尊者去到拘尸那羅武士子的聚集堂,通知拘尸那羅的武士子: “婆舍多,世尊入滅了。如果你們認為是時候的話,請便。” 聽了阿難尊者的說話後,武士子和他們的妻子、兒子、媳婦都感到痛惜和傷心,內心充滿苦惱。他們有些人弄亂頭髮在痛泣;有些人緊抱雙臂在痛泣;有些人從石上跳下,在地上滾來滾去。他們叫嚷: “世尊太快入滅了!善逝太快入滅了!世間的眼睛太快消失了!”
Buddhasarīrapūjā
227. 這時候,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宣佈: “各位,請集齊拘尸那羅的香花環和所有的樂師來。” 於是武士子集齊拘尸那羅的香花環和所有的樂師,還有五百雙布片,前往優波跋多那娑羅林,去到世尊舍利那裏,之後他們用一整天豎立華蓋和設置花環,及以舞蹈、歌唱、音樂、花環、香等供養世尊舍利。
這時候,拘尸那羅的武士子說: “今天火化世尊舍利的時間已經過了,明天我們才火化世尊舍利吧。” 第二天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又用一整天豎立華蓋和設置花環,及以舞蹈、歌唱、音樂、花環、香等供養世尊舍利。第三、四、五、六天也是一樣。
第七天,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心想: “讓我們以舞蹈、歌唱、音樂、花環、香等供養世尊舍利,把世尊舍利抬到城的南方,然後在城南外面火化吧。”
228. 於是八位已更衣沐浴的武士子族長想要抬起世尊舍利,但是沒法抬得動。 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問阿那律陀尊者: “大德,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八位族長沒法抬得動世尊舍利呢?” “婆舍多,你們的想法和天神的想法不同。” “大德,天神的想法是怎麼樣的呢?” “婆舍多,你們的想法是把世尊舍利抬到城的南方,然後在城南外面火化。天神的想法是把世尊舍利抬到城的北方,由北面城門入城,再由東面城門出城,然後在武士子天冠廟火化。” “大德,既然天神的想法這樣,就按照這樣做吧。”
229. 這時候,拘尸那羅滿佈曼陀羅花,即使在廢物堆上,曼陀羅花也深至及膝。天神和拘尸那羅的武士子以天上和人間的舞蹈、歌唱、音樂、花環、香等供養世尊舍利,把世尊舍利抬到城的北方,由北面城門入城,再由東面城門出城,然後把世尊舍利放在武士子天冠廟。
230. 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問阿難尊者: “阿難大德,如來舍利怎樣處理呢?” “婆舍多,處理如來舍利就跟處理轉輪王舍利那樣。” “阿難大德,轉輪王舍利是怎樣處理的呢?” “婆舍多,先用潔淨的布包裹轉輪王舍利,再用綿布來包裹,再用潔淨的布來包裹,就是這樣用五百層潔淨的布和五百層綿布來包裹轉輪王舍利,然後把它放進一個盛滿油的鐵棺之中,蓋上鐵棺蓋,用各種香木來火化,最後在繁盛的大路興建轉輪王塔。婆舍多,這就是處理轉輪王舍利的方法了。 “婆舍多,處理如來舍利就跟處理轉輪王舍利那樣。在繁盛的大路興建如來塔,人們在那裏獻花環、燃香、髹漆、作禮或生起淨信心,他們將會長期得到利益和快樂。” 於是,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宣佈: “各位,請集齊布片來。”
這時候,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先用潔淨的布包裹如來舍利,再用綿布來包裹,再用潔淨的布來包裹,就是這樣用五百層潔淨的布和五百層綿布來包裹如來舍利,然後把它放進一個盛滿油的鐵棺之中,蓋上鐵棺蓋,準備用各種香木來火化。
Mahākassapattheravatthu
231. 這時候,大迦葉尊者和大約五百人的大比丘僧團從波婆前往拘尸那羅,他們在道路上行走。大迦葉尊者離開道路走到一顆樹下坐下來。 這時候,有一位邪命外道手上拿著曼陀羅花,從拘尸那羅前往波婆,他在道路上行走。 大迦葉尊者從遠處看見邪命外道,於是問他: “賢友,你知道我導師的消息嗎?” “賢友,我知。喬答摩沙門入滅至今已經七天了。這朵曼陀羅花是我從那裏拿來的。” 聽了這消息後,還有貪著的比丘,有的緊抱雙臂在痛泣;有的從石上跳下,在地上滾來滾去。他們叫嚷: “世尊太快入滅了!善逝太快入滅了!世間的眼睛太快消失了!” 一些離了貪著的比丘,他們具有念和覺知,明白到行是無常的,要世尊不入滅是不可能的。
232. 這時候,有一位年老出家的比丘名叫須跋陀,他坐在眾人之中。年老出家的須跋陀對比丘說: “賢友們,不。不要憂愁,不要悲傷。我們不用再受那大沙門束縛了。以前大沙門常常煩擾我們,說應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現在我們可以喜歡做便做,不喜歡做便不做了。” 大迦葉尊者對比丘說: “賢友們,不。不要憂愁,不要悲傷。賢友們,世尊不是曾經對你們說過嗎,所有我們的至親和喜愛的事物都會變化,都會消逝,都會和我們分離;要這些事物不變化,不消逝,不和我們分離是沒有可能的。賢友們,任何生、有、眾緣和合的事物都是敗壞法,要它不敗壞是沒有可能的。”
233. 這時候,四位已更衣沐浴的武士子族長想要為世尊的火化柴堆點火,但是沒法點得著火。 於是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問阿那律陀尊者: “大德,是什麼原因和條件使四位族長沒法點得著火呢?” “婆舍多,天神的想法不同。” “大德,天神的想法是怎麼樣的呢?” “婆舍多,天神的想法是:大迦葉尊者和大約五百人的大比丘僧團從波婆前來,在大迦葉尊者頂禮世尊雙足之後才燃點世尊的火化柴堆。” “大德,既然天神的想法這樣,就按照這樣做吧。”
234. 這時候,大迦葉尊者前往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天冠廟,去到世尊的火化柴堆那裏,之後把大衣覆蓋一邊肩膊28,合掌,右繞火化柴堆三圈,解開世尊雙足,然後頂禮世尊雙足。 五百位比丘也是把大衣覆蓋一邊肩膊,合掌,右繞火化柴堆三圈,然後頂禮世尊雙足。 當大迦葉尊者和五百位比丘頂禮之後,世尊的火化柴堆自己著火起來。
235. 世尊舍利在火化後,沒有留下皮膚、肌肉、腱、黏液,沒有灰燼,只有舍利29留下。 就正如燃燒乳酪或油沒有灰燼留下那樣;世尊舍利在火化後,沒有留下皮膚、肌肉、腱、黏液,沒有灰燼,只有舍利留下。五百層布只有最內和最外的兩層焚燒掉。 當火化完之後,天空中流下一道水流撲滅世尊的火化柴堆,從娑羅樹流下另一道水流撲滅世尊的火化柴堆,拘尸那羅的武士子用各種香水撲滅世尊的火化柴堆。 這時候,拘尸那羅的武士子把世尊的舍利放在聚集堂,用長矛結成一個籠保護舍利,外面用弓佈置成圍牆來圍繞。七天以舞蹈、歌唱、音樂、花環、香等供養世尊舍利。
Sarīradhātuvibhājanaṃ
236. 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聽到世尊在拘尸那羅入滅的消息。於是他派一位信使去拘尸那羅的武士子那裏傳達這說話: “世尊是剎帝利,我也是剎帝利。我應該分得一份世尊舍利,我要為世尊舍利興建塔,我要供奉世尊舍利。”
毗舍離的離車人聽到世尊在拘尸那羅入滅的消息。於是他們派一位信使去拘尸那羅的武士子那裏傳達這說話: “世尊是剎帝利,我們也是剎帝利。我們應該分得一份世尊舍利,我們要為世尊舍利興建塔,我們要供奉世尊舍利。”
迦毗羅衛的釋迦人聽到世尊在拘尸那羅入滅的消息。於是他們派一位信使去拘尸那羅的武士子那裏傳達這說話: “世尊是我們族人之中最崇高的,我們應該分得一份世尊舍利,我們要為世尊舍利興建塔,我們要供奉世尊舍利。”
阿臘迦波的布利人聽到世尊在拘尸那羅入滅的消息。於是他們派一位信使去拘尸那羅的武士子那裏傳達這說話: “世尊是剎帝利,我們也是剎帝利。我們應該分得一份世尊舍利,我們要為世尊舍利興建塔,我們要供奉世尊舍利。”
羅摩村的拘利人聽到世尊在拘尸那羅入滅的消息。於是他們派一位信使去拘尸那羅的武士子那裏傳達這說話: “世尊是剎帝利,我們也是剎帝利。我們應該分得一份世尊舍利,我們要為世尊舍利興建塔,我們要供奉世尊舍利。”
韋陀提波的婆羅門聽到世尊在拘尸那羅入滅的消息。於是他派一位信使去拘尸那羅的武士子那裏傳達這說話: “世尊是剎帝利,我是婆羅門。我應該分得一份世尊舍利,我要為世尊舍利興建塔,我要供奉世尊舍利。”
波婆的武士子聽到世尊在拘尸那羅入滅的消息。於是他們派一位信使去拘尸那羅的武士子那裏傳達這說話: “世尊是剎帝利,我們也是剎帝利。我們應該分得一份世尊舍利,我們要為世尊舍利興建塔,我們要供奉世尊舍利。”
當各個信使說了這番話後,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對眾人說: “世尊在我們國土入滅。我們不會分世尊舍利。”
237. 當拘尸那羅的武士子說了這番話後,多那婆羅門對眾人說:
“諸賢請諦聽, 我一句說話:
我們之佛陀, 常說忍讓法。
若然為分取, 無上人舍利,
而引至紛爭, 此乃為不善。
諸賢我提議: 舍利分八份;
令眾皆滿足, 得和諧歡悅。
興建舍利塔, 流布於各方;
對具眼世尊, 人人有淨信。”
238. “婆羅門,既然這樣,你把世尊舍利平均分成八份吧。” “賢者們,是的。” 多那婆羅門回答眾人後,便把世尊舍利平均分成八份,然後對眾人說: “賢者們,請把這個載舍利的瓶給我,我也要為這個瓶興建塔,我也要供奉這個瓶。” 眾人把載舍利的瓶給多那婆羅門。
畢波利樹林的摩利人聽到世尊在拘尸那羅入滅的消息。於是他們派一位信使去拘尸那羅的武士子那裏傳達這說話: “世尊是剎帝利,我們也是剎帝利。我們應該分得一份世尊舍利,我們要為世尊舍利興建塔,我們要供奉世尊舍利。” “已經沒有世尊舍利了,世尊舍利全都分完了。你們拿這些焦炭吧。” 摩利人拿走那些焦炭。
Dhātuthūpapūjā
239. 這時候,摩揭陀王阿闍世.韋提希子在摩揭陀興建塔來供奉世尊舍利。 毗舍離的離車人在毗舍離興建塔來供奉世尊舍利。 迦毗羅衛的釋迦人在迦毗羅衛興建塔來供奉世尊舍利。 阿臘迦波的布利人在阿臘迦波興建塔來供奉世尊舍利。 羅摩村的拘利人在羅摩村興建塔來供奉世尊舍利。 韋陀提波的婆羅門在韋陀提波興建塔來供奉世尊舍利。 波婆的武士子在波婆興建塔來供奉世尊舍利。 拘尸那羅的武士子在拘尸那羅興建塔來供奉世尊舍利。 多那婆羅門興建塔來供奉舍利瓶。 畢波利樹林的摩利人在畢波利樹林興建塔來供奉焦炭。 因此有八個舍利塔,第九個是瓶塔,第十個是焦炭塔。 以上是以前所發生的事情。
240. 具眼者世尊, 舍利八多那30, 其中七多那, 閻浮提31禮敬。
最高人中尊, 一多那舍利, 落在羅摩村, 龍王所禮敬。
另有四犬齒: 在三十三天, 及犍陀羅城, 分別受供養;
及有一犬齒, 在迦楞伽國; 最後一犬齒, 龍王所禮敬。
大威德世尊, 德力照大地,
受德力所照, 大地留光彩。
具眼者世尊, 所流布舍利,
各各皆受到, 悉心所照料。
大威德世尊, 所流布舍利,
天王與龍王、 人王所供養。
於此而頂禮, 於此而合掌,
佛陀甚稀有, 百劫難相遇。
Cattālīsa samā dantā, kesā lomā ca sabbaso;
Devā hariṃsu ekekaṃ, cakkavāḷaparamparāti.
Mahāparinibbānasuttaṃ niṭṭhitaṃ tatiyaṃ.
Powered by web.py, Jinja2, AngularJS,